中華九大仙草是什麽?有什麽神奇功效
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三兩重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之茯苓、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蓯蓉 鐵皮石斛,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生於海拔達1600米的山地半陰濕的巖石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的環境,不耐寒。壹般均能耐-5℃的低溫。石斛可分為黃草、金釵、馬鞭等數十種,鐵皮石斛為石斛之極品,它因表皮呈鐵綠色而得名。鐵皮石斛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以其莖入藥,中藥名:石斛,屬補益藥中的補陰藥,《中國藥典》:益胃生津,滋陰清熱。鐵皮石斛等少數品種之嫩莖,還可以進行特殊加工,扭成螺旋狀或彈簧狀,曬幹,商品稱為耳環石斛,又名楓鬥。 天山雪蓮,又名“雪荷花”,當地維吾爾語稱其為“塔格依力斯”。屬菊科鳳毛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貴中草藥;生長於天山山脈海拔4000米左右的懸崖陡壁之上、冰漬巖縫之中;那裏氣候奇寒、終年積雪不化,壹般植物根本無法生存,而雪蓮卻能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和空氣稀薄的缺氧環境中傲霜鬥雪、頑強生長。這種獨有的生存習性和獨特的生長環境使其天然而稀有,並造就了它獨特的藥理作用和神奇的藥用價值,人們奉雪蓮為“百草之王”、“藥中極品”。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由於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古代人參的雅稱為黃精、地精、神草。人參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之壹,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 中藥何首烏有生首烏與制首烏之分,直接切片入藥為生首烏,用黑豆煮汁拌蒸後曬幹入藥為制首烏。 生首烏甘,苦,性平。歸心,肝,大腸經。 制首烏甘,澀,微溫。歸肝,腎經。 首烏 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生首烏功能解毒、消癰、潤腸通便,常用於治療瘰癧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制首烏功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用於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等。 著名的抗衰老方劑“首烏丸”、“七寶美髯丹”、“嵩山首烏茶”就是以制何首烏為主藥制成。用首烏可改善中老年人的衰老征象,如白發、齒落、老年斑等,能促進人體免疫力的提高,抑制能讓人衰老的“脂褐素”在身體器官內的沈積。首烏還能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降血脂,促進紅細胞的生成,所以對冠心病、高血脂癥、老年貧血、大腦衰退、早老征象等,都有預防效果。 首烏的單用量為每天10~15克。 首烏藤。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藤。首烏藤又名夜交藤。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首烏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須發,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 茯苓,俗稱雲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裏面白色或粉紅色。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幹燥菌核,多寄生於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產於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但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靈芝又稱靈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根據我國第壹部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靈芝有紫、赤、青、黃、白、黑六種,性味甘平。靈芝原產於亞洲東部,中國古代認為靈芝具有長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視為仙草。靈芝主要分布在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靈芝壹般生長在濕度高且光線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長在腐樹或是其樹木的根部。靈芝壹詞最早出現在東漢張衡《西京賦》:“浸石菌於重涯,濯靈芝以朱柯”壹文中。野靈芝產地直銷網提醒大家,網上購買靈芝壹定要擦亮眼睛,選擇正規商家或網站購買靈芝。 歷史功用 珍珠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余年歷史。三國時的醫書《名醫別錄》、梁代的《本草經集》、唐代的《海藥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明代的《本草綱目》、清代的《雷公藥性賦》等19種醫藥古籍,都對珍珠的療效有明確的記載。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中說,珍珠“有治目膚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藥本草》認為,珍珠可以明目、除暈、止泄。在元朝,商人們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飲用,認為它既可以滋補,又可以防暑。元好問在《續夷堅誌》中記載:“洮水冬日結小冰……圓潔如珠……盛夏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時珍更加重視珍珠的藥理作用,認為珍珠的藥效在美膚,因而在《本草綱目》中特別寫道:“珍珠味鹹甘寒無毒,鎮心點目;珍珠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塗手足,去皮膚逆臚;墜痰,除面斑,止瀉;除小兒驚熱,安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療毒。……令光澤潔白”等。同時,它還記載了珍珠藥用的多種方法。 明代陳繼儒轉引《獨異誌》說,唐武宗李炎在位時,宰相李德裕以珠寶粉、雄黃、朱砂煎汁為羹,每食壹杯約耗錢三萬,過三煎則棄其渣。當時流行煉丹術,人們認為,珍珠粉、雄黃等物,經過提煉後服用可長生不老,鶴發童顏。 現代功用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及《中藥大辭典》均指明: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現代研究還表明珍珠在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祛斑美白、補充鈣質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作用。 安神定驚,清熱滋陰,明目,解毒。 1.鎮心定驚,適用於驚悸怔忡、癲癇驚風。 2.清肝除翳明目,用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多外用。 3.收斂生肌,適用於咽喉腐爛、口舌生瘡、潰瘍久不收口,宜外用。 禁忌無實熱者慎用。 冬蟲夏草(學名:Cordyceps sinensis),又名中華蟲草,又稱為夏草冬蟲,簡稱蟲草。是中國傳統的名 冬蟲夏草 貴中藥材,它是由肉座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的冬蟲夏草菌寄生於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蟲,使幼蟲僵化,在適宜條件下,夏季由僵蟲頭端抽生出長棒狀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蟲夏草菌的子實體與僵蟲菌核(幼蟲屍體)構成的復合體)。它主要產於中國青海、西藏、四川、雲南、甘肅、貴州等省及自治區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 真正的冬蟲夏草均為野生,生長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帶上面的雪線附近的草坡上。夏季,蟲子卵產於地面,經過壹個月左右孵化變成幼蟲後鉆入潮濕松軟的土層。土裏的壹種黴菌侵襲了幼蟲,在幼蟲體內生長。經過壹個冬天,到第二年春天來臨,黴菌菌絲開始生長,到夏天時長出地面,外觀象壹根小草,這樣,幼蟲的軀殼與黴菌菌絲***同組成了壹個完整的“冬蟲夏草”。菌孢把蟲體做為養料,生長迅速,蟲體壹般為四至五厘米,菌孢壹天之內即可長至蟲體的長度,這時的蟲草稱為“頭草”,質量最好;第二天菌孢長至蟲體的兩倍左右,稱為“二草”,質量次之。 因為僵化後會長出根須,所以被稱作冬蟲夏草。 藥理學現代研究結果中,青海冬蟲夏草含有蟲草酸約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約8.4%,蛋白質約25%,脂肪中82.2%為不飽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維生素B12、麥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堿等。 由於野生冬蟲夏草分布地區狹窄、自然寄生率低、對生活環境條件要求苛刻,所以本身資源比較有限。近年來又由於冬蟲夏草主產地生態環境遭到人為嚴重破壞,大量盲目不合理采挖致使資源日趨減少,產量逐年下降。而冬蟲夏草由於可以藥食兩用,且人們不斷發現其新的藥理作用,所以多個國家對它的需要倍增,價格逐年上漲,國際市場日益緊缺。為了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目前許多地區如四川、湖北、河南、陜西、雲南及湖南等省都相繼開展了對冬蟲夏草的研究工作。人們對冬蟲夏草的研究涉及無性型確證、生態環境考察、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分析、人工栽培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