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文化常識中的節氣

古代文化常識中的節氣

1,元月日:農歷正月初壹,也叫元旦,現在叫春節。

2.元宵節:即上元之夜,農歷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是元宵節。

3、寒食:清明前壹兩天是寒食節。從這壹天起,禁火三天:寒食後,重新生火,稱為新火。習俗包括求新火,徒步,插柳。

4.端午節:為紀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5.七夕:七月初七是女兒節,中國的情人節。傳說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女人有“乞巧”的習俗。

6.重陽:農歷九月九。九是陽的數字,太陽和月亮都符合九,所以它也被稱為重九,菊花節。

7.社日:農民祭祀社(土地神)祈求新年的日子。春季俱樂部和秋季俱樂部分別在春分和秋分前後舉行。

8.伏日:夏季至日三伏,伏日指進入第壹伏的那壹天。

9.臘日:農歷十二月的第八天是臘日,這是中國古代臘祭的日子,現在俗稱臘八。

10,至日:它是冬季至日和夏季至日的結合,兩者都是二十四節氣之壹。古人認為“冬天的至日是個晴天”是節氣的起點。如“惜春·沈冰·至日(這裏指冬天的至日)”。

11,24節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