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
2、最早整理《山海經》的西漢劉歆,在其《上山海經表》中認為此書是三代時所作。他說:《山海經》這本書,產生於堯舜禹的時代……禹把天下劃分成九州,益與伯翳等人區分萬物的本質,寫出了《山海經》。劉歆這壹說法是受到《列子》的影響。
因此,這種說法就影響到劉歆以上的論斷。其後,王充《論衡·別通篇》、趙嘩《吳越春秋》等都持這種觀點。
3、大約是從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葉,楚國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
現代中國學者壹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壹時,作者亦非壹人,是壹部上古時期荒誕不經的奇書,也有人認為是古代山水物誌。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編校時,才合編在壹起。宋人胡應麟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莊》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以成者” 。
擴展資料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壹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原來是有圖的,叫《山海圖經》,魏晉以後已失傳。《山海經》記載了許多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壹卷,***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