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刑天和黃帝之戰文言文

刑天和黃帝之戰文言文

黃帝打敗炎帝之後,許多諸侯都想擁戴他當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孫不甘心向黃帝臣服,幾次三番挑起戰爭,尤以蚩尤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壹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壹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制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誇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壹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壹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壹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湧,波濤直向蚩尤沖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壹個刮起滿天狂風,壹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刮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

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壹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壹動,猛然擡頭看到了天上的北鬥星,鬥柄轉動而鬥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認定了壹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沖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壹來二去打了七十壹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壹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壹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壹本《陽符經》。打開壹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壹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壹千八百陣,名叫“天壹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壹座流波山,山上住著壹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壹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壹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壹敲,能震響五百裏,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裏。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壹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壹個兄弟施起神威,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壹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只見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裏,哪裏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壹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壹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麽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壹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壹片楓樹林,那每壹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今年64歲的何光嶽研究員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長期擔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炎黃研究所所長。他通過40年來對大量典籍史料的系統研究考證認為,炎帝、黃帝在中國歷史上確有其人,渭水中遊是中華炎黃文化的發祥地。

何光嶽說,炎帝、黃帝均為太昊伏羲氏的後代。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約6000年前生於渭水中遊的天水(今甘肅省東部)境內,其部落後東徙定居並建立政權於古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炎帝、黃帝均為部落首領。歷史上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稱謂載入典籍的各有8代,而最早的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親兄弟,均生於今寶雞境內。其中炎帝生於今寶雞市南郊的姜水,黃帝生於今寶雞市境內岐山縣壹帶的姬水(又稱岐水),這在海內外學術界看法基本上是壹致的。

何光嶽稱,據他對炎黃後裔眾多姓氏族譜的排列上溯推算,第壹代的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均生於距今約五千五六百年前後。中國許多姓氏族譜都將其祖先追溯到炎帝、黃帝。他們的世系都可連接到壹百六七十代以上。如孔子、孟子、曾子族譜都追溯到黃帝;姜、方、謝等姓氏族譜都追溯到炎帝。

據何光嶽考證,炎帝神農氏部落的第壹、二代均在渭水中遊的寶雞境內,稱帝從第二代始,其後裔後來遷徙四方,炎帝神農氏八代***相傳約520年。湖北隨州為炎帝神農氏第三代的弟弟(名柱,也稱炎帝烈山氏、連山氏)部落的遷徙地;湖南酃縣古有炎帝陵,當為第八代炎帝神農氏榆罔的陵墓,湖南省政府根據何光嶽先生的建議,報經國務院批準,1994年4月將酃縣正式更名為炎陵縣。

對於軒轅黃帝部落的發展遷徙,何光嶽認為今陜北黃陵縣境內的橋山上,是第二代軒轅黃帝的陵墓;河南新鄭是第八代軒轅黃帝生長、建都,統壹萬國的地方;河北涿鹿則是黃帝、炎帝***同打敗蚩尤的地方。

由於上述原因,炎帝、黃帝在全國許多地方留下了遺跡,同時華夏大地眾多民族都尊崇炎黃為祖先,建廟立祠,世代祭祀,這是順理成章的。目前海外有7000多萬華僑、華人、華裔,他們尋根問祖,也都以自己是炎黃子孫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