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校勘學·什麽是校勘·校勘釋義

校勘學·什麽是校勘·校勘釋義

校勘學·什麽是校勘·校勘釋義

校勘的本義應該是考核與審定,《漢書》卷二四《食貨誌》雲: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 *** “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

對於這“校”字,顏師古解釋說:“謂計數也。”(引自王先謙《漢書補註》)而“計數”,即“核對”、“考核”之意。至於“勘”字,據顧野王所撰《玉篇》解,是 “復定也”,即再壹次核準、審定。如果根據“校”“勘”兩字的意義,大致可以給校勘下壹個這樣的定義:“通過壹書的不同版本(包括唐以前的寫本、刻本、抄本等),他書有關記載及壹書前後有關文字的對比,發現並盡可能地清除這部書在流傳過程中所產生的訛誤、衍脫、倒置、錯簡及其它諸類問題,以恢復古籍和有關記載的本來面目,這就是校勘。”從過去的記載考察,早在南北朝,“校”和“勘”二字便連在壹起使用了,但當時不是“校勘”而是“勘校”。魏收所撰《魏書》卷六七《崔光傳》提到崔光上表言及石經從漢代創作以來,經歷了數百年,其間屢遭戎亂人毀,致使經石彌減,文字增缺,請求朝廷遣國子博士壹人,處理此事,“料閱碑牒所失次第,量厥補綴”。於是朝廷下詔曰:“此乃學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垂範將來,憲章之本,便可壹依公表。”崔光“乃令國子博士李郁與助教韓神固、劉燮等勘校石經,其殘缺者,計料石功,並字多少,欲補治之”。《北史》卷四四《崔光傳》所載亦基本相同。這裏的“勘校”雖重點在於拾遺補缺,但從其工作性質和“勘校”的字面而言,已與我們後來所說的“校勘”基本上是壹致的。宋代的館閣,就已增設“校勘”壹職,可見,“校勘”壹詞到宋代已普遍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