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梔子仁湯簡介

古籍中的梔子仁湯簡介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梔子仁湯處方梔子仁、赤芍藥、大青、知母、升麻、杏仁,各壹錢。黃芩(壹錢半),石膏(二錢半),柴胡(二錢),甘草(半錢)。功能主治治發斑煩躁,面赤咽痛,潮熱。用法用量上作壹服,水二鐘,生姜五片,豆豉五十粒,煎至壹鐘,不拘時服。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聖濟總錄》卷三十二:梔子仁湯處方梔子仁7.5克芎藭15克酸棗仁(炒)30克陳橘皮(去白,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15克豉(炒)7.5克制法上七味,粗搗篩。功能主治治傷寒後,虛煩不得眠睡,嘔逆。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壹日二次。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二《衛生總微》卷七方名梔子仁湯組成梔子仁21個,豉2合,薤白1握(切)。主治小兒傷寒熱毒攻於腸胃,下赤汁,或如爛肉鴨肝,壯熱腹痛。用法用量上以水2大盞,同煎至1盞,去滓,量大小分作數服,不拘時候。《明醫雜著》卷六方名梔子仁湯別名梔仁湯組成郁金、枳殼(麩炒)、升麻、山梔仁(炒)各等分。主治時毒腫痛,大便秘結;熱燥而咳者。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煎服。附註梔仁湯(《醫鈔類編》卷六)。《外科精義》卷下引《普濟生靈方》方名梔子仁湯別名六味梔子仁湯、梔子仁散組成郁金1兩,枳殼(去瓤)1兩,升麻1兩,梔子仁1兩,牛蒡子1兩,大黃1兩。主治時氣頭面赤腫。用法用量每服3錢,蜜水調下。制備方法上為細末。附註六味梔子仁湯(《景嶽全書》卷六十四)、梔子仁散(《杏苑》卷八)。《聖濟總錄》卷壹八四方名梔子仁湯組成梔子仁21個,甘草(炙令赤色,銼)2兩,人參2兩,黃連(去須)2兩。主治乳石發,下痢。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用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早晨、日午、晚後食前各1次。制備方法上為粗末。《聖濟總錄》卷壹八三方名梔子仁湯組成梔子仁10個,黃芩(去黑心)3兩,大黃(銼炒)3兩,豉2合。主治乳石發,體熱煩悶,口中

詳見百科詞條:梔子仁湯 [ 最後修訂於2009/12/11 5:14:29 ***1545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