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嬴政和趙姬被觀眾的傳統觀念誤會得太深,這是為何?

嬴政和趙姬被觀眾的傳統觀念誤會得太深,這是為何?

《大秦賦》迎來了的秦王壹統天下的大結局,這部備受熱議的劇最終是以5.9分收尾。從本來開播的9.0分跌到5.9分,很多觀眾看到中途的時候都表示“看不下去”、“果斷棄劇”等。而這是否意味著《大秦賦》就是壹部“爛劇”了呢?其實或許並不是劇情爛,是觀眾該反省下自己了。

被傳統觀念誤會的嬴政

說到《大秦賦》的第壹個備受熱議的槽點,肯定就是華陽太後故意讓優伶模仿趙姬,羞辱趙姬,嬴政就壹時意氣用事拔劍而起殺了優伶,華陽就以此理由把嬴政和趙姬關押,搞起了政變,緊接著華陽就傳出了分手稱嬴政是呂不韋之子。接著就有了以下的名場面:嬴政逃出來的時候,沒有疑問也沒有思考,像瘋了似的質問呂不韋:“如果妳真的是我父親,我願意離開秦國和妳浪跡天涯,也不願意做壹個連親爹都不知道是誰的畜生。

觀眾看到這就開始吐槽,這是什麽秦王?作為未來要壹統天下的人,怎會如此魯莽和哭哭啼啼?這也是《大秦賦》口碑下滑的開始。可是觀眾們,妳在深入設身處地想壹想當初秦王的的處境,難道編劇這樣寫不合理嗎?

秦王雖然是秦國人,但是從小被迫離開家鄉,他娘是趙國人,呂不韋是趙國人,他自己在趙國生趙國長,並且小的時候還見證了自己的父親寧願為了土地放棄自己和母親,他的心理怎麽會沒有陰影?當他聽到這麽壹個傳聞之後,內心怎麽不會產生懷疑?

或許這時候有人就說,成大事者都應該要學會忍辱負重,像秦王這樣的大君王怎麽會有如此愚蠢的舉動。但是大家也不看看嬴政在劇情裏才幾歲啊!他只不過才是14歲而已,14歲的孩子就算見識得越多,但是心理上他都未得到壹個真正的成熟,近現代以來的研究表明14歲正在處於生理上的青春期,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有壹定的叛逆表現,會特別敏感且自我意識高漲。嬴政本來出生就缺乏父愛,加上在外流浪多年,14歲的他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沖動,難道不是正常的表現嗎?

各位觀眾們在自己14歲的時候是怎麽樣的壹個心裏狀態十分清楚,將心比心如果是妳遇到跟嬴政壹樣的遭遇會冷靜沈著處理就沒有崩潰的時刻?這部劇的編劇只不過只不過是件皇帝內心柔軟的壹面展現了出來,相信再強悍的人都會有柔軟的壹面,編劇只是把皇帝的這壹面展現出來給大家看就是為了大家在剖析歷史人物的時候,不要老是以傳統的慣性思維去解讀他,不要老是刻板的認為皇帝就應該是霸氣的、狠心的,所以這壹幕劇情有什麽不合理的地方嗎?並且秦皇的身份在歷史上本來就是有爭議,編劇用模糊的方式處理也是很明智的。

趙姬私情

這部劇還有另壹個槽點就已經身為太後的趙姬和嫪毐之間的私情,這段感情線出現的時候,觀眾們紛紛吐槽編劇寫的這些橋段格局不大,竟然壹個堂堂太後會在自己皇宮裏搞私通?還生下了孩子,給人壹種“毀三觀”的感覺。

但是仔細壹看,編劇只是換了壹個角度寫皇太後的角色,擺脫了皇太後那種德高望重的形象,而是她當成個女人來寫,是個女人總該有七情六欲的。看趙姬的壹生也是非常可憐,她原本是趙國富豪家的女兒,是個高高在上的公主,本來是呂不韋的姬妾,最後卻被呂不韋當做人質獻給子楚。而跟子楚好了沒多久之後,就被趙國囚禁,不能與丈夫團圓,還看著丈夫拋棄自己和孩子。試問如果是妳們自己有這樣的遭遇,誰可以承受的住?最後終於可以和丈夫團圓了,但是丈夫當上了王,壓根沒空與她相處,她每天面對的丈夫都是為了政事而愁苦的樣子,她的內心也會跟著愁苦,所以有了她經典的壹句話:“男人壹旦當了王就不快樂了。

確實當了王的男人,就會損失掉很多平常人的快樂,因為身上背負著重大的責任,身後有千千萬萬子民的性命,同時也要防止壹些朝臣小人篡位,甚至他們內心或許都不能百分百的信任壹個人,這樣的壓力可是比現代人的壓力要多的多。而趙姬作為壹個女人,她肯定渴望得到丈夫的愛,特別是兩人間隔多年再相聚,她這份渴望愛的心肯定越是強烈,然而子楚在沒有給予到多少愛給她的時候就早早離世了,使得她三十多歲就成了寡婦。

三十多歲成為寡婦,在現代再嫁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人也總是會有需求的。並且趙姬因為經歷過被男人的背叛和丈夫的早逝,所以趙姬最後跟嫪毐產生的感情,並不是不合乎清理的,她內心裏是渴望愛的。她錯就錯在,她太過的自我,沒有做到她作為皇太後的責任。但編劇這樣的編排劇情,是合乎情理的,她只是展現了太後背後的壹面,為何觀眾就不能接受呢?難道按照傳統的“狠毒”太後寫作方式才是正確的嗎?並且歷史上對於趙姬和嫪毐的這壹段確實是有記載的。觀眾們是不是錯怪編劇了呢?

服化道和布景

關於《大秦賦》這部劇,竟然還有人會吐槽電視劇裏的場景太幹凈了?這是什麽迷惑言論。

大秦賦裏的服化道和布景可是超越了很多古裝劇的。首先從大背景上來看,秦軍弓弩厲害、趙國騎兵無出其右、齊國中後期極度中山等都在劇中體現出來。其次從整體服化道來看,非常貼合歷史,秦軍簡直和兵馬俑及其相似,可以看得出每壹個細節都是非常用心了呢。

熱播劇《有翡》,誇張的特效和廣播體操似的武功,就可以看得出大秦賦是用心之作。

結語

總體而言,《大秦賦》的制作並不是大家口中所謂的“爛劇”,就像導演所說的“《大秦賦》不是宮鬥劇瓊瑤劇,處理跟迎合現在觀眾的口味愛好好無關系,就是按照歷史記載的過程和結果捋下來,我們構建了壹個較為合理的故事邏輯,我們需要這樣的故事邏輯。

觀眾們的口味或許就是想看嬴政是如何霸氣壹統天下,而這部劇偏偏打破了傳統的思路,更多的時候體現了出來皇帝柔軟的壹面,其實這可以讓人們更加立體的了解這壹歷史人物,並且關於嬴政的身世本來就是模糊的。比如《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和《呂不韋列傳》的記載相悖,這部劇選擇了模糊的手法來處理並不是不可以。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他與觀眾傳統觀念認為的不相符合,傳統觀念裏大家認為秦王就是霸氣的,太後就該是有心計的,所以就迎來了壹頓吐槽。

加上現在觀眾們已經被很多快餐文化給荼毒,很多人都喜歡看那種霸道總裁或者皇帝的劇本,而這部擁有70多集的《大秦賦》就讓觀眾們覺得拖沓?所以觀眾是不是該反思自己需要慢下心來去了解這部電視劇,並且也要轉變下自己的思維去接受編劇的創新點呢?所以說《大秦賦》受到這樣的評分或許不是編劇的問題,而是沒有迎合到觀眾的趣味,而觀眾們是不是也該反思壹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