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迄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迄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迄」的意思是「到達」或「至」。

它可以用作動詞,表示到達某個地方或達到某個狀態。例如,《察變》中有句話:“特自皇古迄今,為變蓋漸。”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變化逐漸發生。它也可以用作副詞,表示始終或終究。例如,《促織》中有句話:“探穴發石,靡計不施,迄無濟。”意思是盡管盡力了,但最終沒有成功。

迄(讀作qì)是漢字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春秋時期的文字。本義是到,至。古時也用作“訖”,表示終了,終止。

基本字義:

到,至:起迄。迄今。始終(用於“未”或“無”前):迄未成功。迄無音信。迄,至也。——《說文新附》以迄於今。——《詩·大雅·生民》迄於天下。——《國語·周語下》吳獲迄古。——《楚辭·天問》

聲教迄於四海。——《漢書·藝文誌》降周迄孔。——《漢書·揚雄傳》夫普法之戰,迄今雖為陳跡,而其事信而有征。——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迄今盛行。——蔡元培《圖畫》

自皇古迄今。——[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古籍釋義:

1、《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至也」,表示到達某個地方或達到某個狀態。

2、《詩·大雅·生民》中使用「迄於天下」的句子,意思是「達到天下」,表示廣泛的範圍。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