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淺談“如何利用高校圖書館的教學”

淺談“如何利用高校圖書館的教學”

高校圖書館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功能,這首先表現在圖書館是大學生建立和更新專業知識的基地。圖書館是知識的寶庫,擁有海量的文獻和各種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根據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收集、整理和保存最完整、最系統的文獻資源。它不僅可以配合學校的教學活動並根據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外教學參考書,還可以為學生參加計算機和英語水平考試、參加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提供大量的參考資料。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職業教育的“第二課堂”,不僅能為學困生提供啟發和幫助,還能為有能力的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廣闊空間。它是高校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補充。圖書館作為大學生職業教育的“第二課堂”的另壹個作用是更新知識。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知識的快速老化,不斷更新知識,倡導終身教育,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大學生必須在業余時間利用圖書館的最新文獻信息,學習新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的發展方向,否則無法全面理解和融會貫通老師所教的知識,更談不上積極探索和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其次,圖書館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場所。現代高等教育強調“方法”的學習和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獨立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自主學習能力,被公認為21世紀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壹。在利用圖書館的過程中,接受文獻信息利用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並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無疑是大學生培養信息意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此外,大學生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著作,對於拓寬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思維空間、提高文化素養、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如何選課隨著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推進,大學生選修課逐漸增多,這對大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如何充分發揮選修課在大學生個性發展中的作用,如何選課成為關鍵因素。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所見所聞,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學生參考。第壹,圍繞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職業理想選擇課程。我們上大學,首先要明確自己是為了誰而讀書。為什麽學習?有些同學可能會說“我讀書是為了自己”。我說,妳的回答太片面了。妳是給自己做手術的外科醫生嗎?妳學學前教育完全是為了養自己的孩子嗎?不是這樣的。如果妳按照這樣的價值觀行事,那是非常危險的。那些小偷、強盜、貪官、高智商犯罪的人,都是因為這樣的價值觀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從上大學的那壹刻起就要有正確的人生理想和職業理想,明確為了誰而讀書,為什麽而讀書,把自己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統壹起來。例如,我想成為壹名優秀的醫生來解除人們的痛苦,成為壹名教師來成為壹名模特,成為壹名工程師來促進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等等。只有圍繞這樣的個人生理理想和職業理想去上課,才能更好的發展自己,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大學生壹定要明確自己想成為什麽樣的人,未來想做什麽,未來的職業需要什麽樣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這樣才能知道學什麽,選什麽課程。第二,了解參加哪些老師。私下裏,大學生把大學老師分為兩類:專心的老師和不用心的老師。敬業的老師對學生熱情、親切、真誠、認真、有說服力。他會用激情激活妳的大腦,不僅給妳知識,還會給妳方法、思路、智慧。上課不專心的老師,完全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教學沒有激情,聽起來枯燥無味,對學生麻木不仁,漠不關心,教材和學生之間根本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聯系,為教而教,為薪而教。這樣的老師我們學不好知識,更別說學別的了,所以在選課之前,要通過師姐、校園網等各種渠道了解自己所選老師的基本情況。,以便決定和誰壹起上課。第三,選課要註意自己的興趣。我們的興趣應該和我們的職業理想壹致。但是,很多時候,很多人很難達成壹致。他們的利益得不到滿足和發展,肯定是遺憾的。所以在選課的時候要適當考慮自己的興趣滿足度,這樣會收獲很多,心情也會很好。第二,他們會拓寬未來就業的道路,多壹個選擇。為什麽不呢?四、課程數量,壹定要量力而行。太少不好,太多也不是好事。首先不要和必修課沖突,同時也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其次,妳要留出足夠的自學時間,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消化吸收老師教的內容。同時,我們應該留出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第三,妳必須留出時間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社團活動和其他非正式的教育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妳會學到很多社會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鍛煉自己的能力,這些在正規教育中是學不到的,但在以後的職業發展中非常有用。大學生學習指導四:大學生學習的特點進入大學後如何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以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是每個大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搞清楚大學學習和中學學習有什麽區別,大學生的學習有什麽特點?壹、自由在中學,妳按照老師的要求,在考試的壓力下,學習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伏案苦讀是很多學生的必然選擇。有人從英語的發音想出了這個比喻:中學是學校,意思是妳在學校哭,而大學像脫韁的馬壹樣自由,意思是妳有很大的自由去玩轉這個世界。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也道出了大學不同於中學的特殊狀態——自由學習。“學術自由”的概念在大學裏被廣泛接受。學術自由不僅指學者和教師的研究和教學自由,還包括我們所忽視的學生的“學習自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何時、為何、學什麽和如何學習。它是在19世紀洪堡對德國研究型大學的改革中提出的。學生可以通過學分制、選課制和學分互認自由選擇學科和課程。學生可以自由安排學習計劃、學習時間和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和方法,自由參加各種活動,甚至可以自由轉學到其他學校。目前我們的壹些自由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很多同學卻無所適從,找不到北。所以,面對自由,我們需要更多的學習和引導,如何利用好自由來發展自己。大學學習的自由是大學生學習的主要特征。大學是免費的,但是不容易。因為我們把人生的夢想帶到了大學,把父母親人的希望帶到了大學。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促使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實現夢想,我們可以利用自由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自由發展自己。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提升和發展自己。第二,自主中學學習是壹種應試的學習方式,使得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他們從來不需要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壹切都是老師和家長設計的。但是大學的學習環境、學習目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都和中學有很大的不同。大學學習信息量大,教學速度快。很多內容都是有限制的,然後列出參考書讓學生看,但是沒有人強迫妳。學不學是妳的自由。面對相對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學學習是自由的,但應該是獨立的。自主學習就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知道自己為什麽學習,有明確的計劃。不能只是上課記筆記,課後整理筆記。妳也要根據老師布置的參考書目和論文主動學習。也可以擠時間學壹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多參加壹些討論交流,多聽壹些學術講座,多參加壹些社會實踐活動。在壹切學習活動中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發現、認識、提高自己。實例分析:連峰今年剛從某省屬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但壹直沒有找到工作。當得知武漢鐵橋技校可以向大型建築企業輸送畢業生時,他報了名。和他壹樣“回爐”的大學生中,有7個是本科生。“當我考上大學,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時候,我就覺得應該能學到有用的技能。但沒想到找工作這麽難。”連峰說。去年下半年,他頻繁跑招聘會,做銷售,賣保險。“大學裏學的知識很空洞,沒用。”也有同學不同意連峰的說法。2006年湖北工業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小川(化名)說,雖然回到了技校,但還是要感謝自己在大學裏養成的全面的思維方式,讓人終身受益。另壹位同學張(音譯)表示,在大學裏妳能學到多少東西也與妳的學習自主性和努力程度有關。專業知識再實用,不努力學習也會覺得空虛。妳認為張彤的理論有意義嗎?第三,大學裏的“遊來遊去”的教學方法使我們能夠自由地學習,學生可以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跟隨老師。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在20世紀40年代說過:“學校裏還是滿是水,師生裏還是滿是魚。它的動作還是遊,大魚領先,小魚尾隨。同樣是遊,而且遊了很久了,它的觀察效果是自我吸收的。現在大學提倡的導師制、助教制、研討會、課題組,為大學的自導教育提供了很多有效的途徑。在高校遊泳教學中,大學生應充分調動參與積極性,通過提問、回答、討論、辯論等方式,盡可能地與老師、同學同行,從中受到影響和觀察。4.專業大學是研究高級知識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機構。是壹個人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的開始,具有明顯的職業導向。大學生的學習是為將來從事專業工作做準備。從本專業的基礎課程開始,逐步深入,逐步在腦海中構建本專業的知識框架,不斷成熟,逐步走在本專業知識的前列。現代科學發展的特點是學科分工越來越細,同時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也越來越明顯,這使得當代人不僅知道自己的專業,還知道相關學科的知識。控制論的創始人、美國科學家韋納認為,科學家應該是這樣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是自己領域的專家,但他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相鄰領域有非常正確和熟練的知識。“大學生既要專業,又要博學,做到專業而不狹隘,博學而不過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互相促進,有利於成功。目前我國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重專輕學。原因如下:壹是對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動向了解不夠,對自身業務提升沒有長遠規劃;第二,很多人把考試分數看得太重,認為不值得花時間去讀那些不考的內容。應該說這種應試思維是學習上的近視。別忘了很多科學家的經驗:對壹個狹窄的領域研究太久很容易變得索然無味。當然,永遠不要簡單的泛泛而談,寫博客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專業化。“博覽群書”沒有重點,東拉西扯,甚至阻礙自己專業提高的偏向,也應該糾正。5.探索型大學生在理論思維和實踐思維發展的同時,獨立思維能力也在發展。他們不盲從,熱情探索事物的本質,喜歡懷疑和爭辯,要求令人信服的邏輯論證,不會輕易放棄自己深思熟慮的觀點。這種探索性特征有助於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入地掌握知識,也是發現新事物和提出新思想、新觀點、新理論的基礎。同時,學習的探索性也意味著大學生可以在壹定範圍內以直接經驗為認識對象。大學生獨立思考、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的發散思維能力不斷增強。他們不再滿足於采用簡單、壹致、眾所周知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是尋求變異,探索創新,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展現自己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能力。然而,在大學生中,卻常常看到不靈活、片面、偏激的思想;或者拒絕探討提倡死記硬背的傾向。部分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學應試教育下應試學習的慣性依然存在。大學老師要註意引導和幫助,大學生自己也要意識到這樣學習的副作用。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將科研方法引入大學的教學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初步培養,尤其是高年級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他們的研究有壹定的探索成分。許多大學生達不到教學大綱規定的要求。他們註重通過圖書館、實驗室、實際調查等各種渠道收集本學科的各種信息,並進行壹些分析和評價。他們勤於思考,對問題敏感,敢於實踐,在積累知識的同時重視發展自己的創造能力。有些大學生在學好規定課程的同時,還嘗試了科研。壹些優秀的大學生在科研活動中取得了壹些成績,顯示了他們的傑出才能。大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特點值得我們關註。《大學生學習指導》五:大學生學習原則大學生學習原則是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理想激勵原則、自學原則、研究原則和實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