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語文閱讀問題法

語文閱讀問題法

閱讀其實是考察對所選文章或重要句子內容的感知能力。要求學生將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結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根據所選材料談談看法、感受和感悟;2.結合實際情況闡述對所選文本內容的理解;3.評論文中的人物;4、根據生活和學習經歷,判斷優劣,對所選材料談自己的獨到見解;5.對文中描述的現象提出壹些合理的建議和想法。6、調動知識積累,由內而外考察所選材料的外延和教材內外的聯系(如了解重要作家的作品、文學典型和作品中的名句等。);7.利用聯想和想象填寫相關內容;8.欣賞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感。

常見問題和答案:

解釋性閱讀:

1,概括主要內容,壹般用:本文描述…,描述…,介紹…,采用…,等。

2.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壹般用為:表達…,表達…,贊美…,贊美…,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露…,反映…,等等。

3、

a、哪裏有“××”這個詞?

★答題方法:用“××”這個詞來形象地(準確地)說明……的特點

B.“××”這個詞可以刪掉嗎?

★回答方法:①沒有,用了“××”這個詞,形象地說明了………………………………………………………………………………………………………………

②沒辦法,刪除“xx”這個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這太絕對了;“××”壹詞的使用,準確地解釋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是科學的。

4、

段落(各種文體)中指示代詞所指對象的判斷;

1,常用代詞有:這個,那個,這些,那些,其他,上面,所以,這個...;

2、壹般期待找到;

3.找到後,在代詞所在的句子裏讀壹下,看是否合適。

5.說明文中的主觀題及其解答:

重要的是要表現出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

主要問題:

1,簡潔準確的改寫文章內容。比如根據提示定義事物,展現文字和圖片的風格。

原理、圖表、文本、實例的簡要概述等等。

2.對文章內容進行合理補充。如:加標題、結合上下文加句子、按要求補充文章對象等。

3.用實踐舉例。(滿足段落描述中心的要求)

4.對文中所描述的現象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想法。(要科學,切忌胡編亂造)

5.論語言的表達特征。(考慮解釋文本的順序、方法和語言特征)

6、

描述方法

比如1:確實說明了事物的xx特征。2.分類:組織明確說明事物的xx特征。

3.列數據:具體準確的說明這個東西的xx特征。4.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xx特征。

5、類比: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這個東西的xx特征,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6.對比:xx特征(地位、影響力等。)被突出顯示。

7.定義:簡明細致地揭示解釋對象的本質和內涵,使解釋更加嚴謹。

此外,還有模仿、引用等描寫方法。

描述順序1,空間順序2,時間順序3,邏輯順序。

說明文字的結構是1,總分2,總分3,總分。

解釋性語言的特點是1和準確性。準確性是解釋性語言的第壹特征。) 2.平淡或生動。

敘事閱讀:

1.評價和欣賞壹句話: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價文筆特色和語言特色,比如用了什麽修辭和表達手法,語言生動或優美或強調對稱或準確,再評價思想內涵,即明確這句話表達了什麽觀點,給妳什麽感受、啟迪和教育...

2.分析壹句話的意思也可以從分析關鍵詞入手,重點分析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下的意思。

3.在分析記敘文段落中的壹句話時,重要的是要扣準文章中的具體氛圍、所表達的感情和人物特點。

4.關鍵句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指出主題的句子;②描述性、議論性、抒情性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4)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如互相照應的句子、起承上啟下作用的轉折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重復、反語、設問、反問句,特別是引用句)。理解重點句子主要是能夠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作者字裏行間的情緒、態度、思想。同時要了解文中句子的功能、作用和特點。

5、社會環境描述的主要作用:

1,說明作品背景。

2.回答時壹定要結合當時當地的背景,指出文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所揭示的是怎樣的社會現實。

描寫自然環境的句子的主要作用(景物描寫);

1,展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環境特征;

2.推動劇情發展;

3.渲染氣氛;

4、對比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和深化主題。

6、

句子在文章結構中的功能分析:

1.對於上面(或全文):參考上面,從頭到尾呼應,總結上面(或全文);

2.為下文:引起下文,鋪墊,鋪路;

3.語境:承上啟下(過渡)。

7.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問題往往局限於原文中無法直接回答的句子。在另壹個層面上,意味著妳的原文中有相關的句子,所以妳要先找出原文中的相關句子;

2.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原文中的句子變成我們自己的話。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概括法,適用於與原文相關的長句;

(2)句子翻譯法,適用於文言文段落;

(3)解釋關鍵詞,適用於原句中的生僻字;

(4)句子轉換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疑問句、反問句、反問題型含義不清的句子,標題要求表達清楚的情況。

8.文章中主人公的判斷

原則:必須是基於本文的主題。

比如:七根火柴——無名戰士;壹個小東西——“我”。

散文(包括雜文、時事通訊、壹般記敘文)中的“我”等於作者本人;小說中的“我”不等於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虛構塑造的人物形象。

9、對作家作品的評價:

1,應優先考慮對作家和作品進步的正面評價;

2.應該停止對作家和作品的限制,重點是歷史的限制。

10,給文章壹個題目:

1.看開頭,結尾,中心句,轉折句,復現句。、

2.語言要求簡潔,壹般6個字左右。

11.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或經歷:

1,用第壹人稱;

2.以1+2或1+3的形式,先用壹句話概括自己的觀點或經歷,再用兩三句話說說原因。妳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果題目有相關要求,也要註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根據上下文,填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壹人稱;

2.我們必須仔細研究具體情況。

根據文章中提出的觀點增加例子:

1,可以舉出名人的例子,更有說服力,更能顯示妳的學識,但壹定要寫出準確的人和事,切忌狂妄自大。

2,也可以舉人的例子,可以編,但是要註意真實感,不要太誇張,讓人壹看就知道是編的。

3.格式:人物+例子+短評

議論文閱讀:

識別或提煉中心論點和次要論點:

1,論元的形式和位置。

議論文應該是明確的判斷,完整的陳述作者的觀點,形式上相對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標題,②開頭,③文章結尾,④討論時(註意承上啟下的轉折句),⑤表達不集中,需要總結。

2.當文中沒有現成的句子來表達論點時,雖然有些困難,但也有辦法可循:我們需要在準確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提取文章的核心,根據題目和論點並參照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準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後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

3.需要註意的是,在某些文章中,表達中心論點意思的句子不止壹句,需要比較才能找到最簡潔明了的句子。

4、

分析論點與論據的關系;

回答方式:本文(段)的論點是,這裏列出的…是(事實或理由)的論點,是為了從(否定或肯定),…來證明這個論點

5.確定演示方法並分析其功能:

1.要回答這類問題,需要理清幾種常見論證方法的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然後結合上下文分析具體內容。

2.如何回答問題:這壹段(句)用論證的方法來論證…(論據),好像是…(好處)。

6.模仿原文中表達論點(分論點)的句式,提出自己的壹個看法:

1.回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然後根據閱讀文章的啟示獲得獨特的體驗,最後用規定的句式表達出來,形成論點(分論點)。

2.這個題目既考察了聯想能力,又考察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考察了對分論點和中心論點關系的把握能力。

7.評價文章的觀點(需要解釋原因):

要回答這樣壹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原文的結構、材料和觀點之間的關系。回答的時候壹定要分析總結,切忌抄襲。

其實閱讀考試的壹切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只要掌握了答題的格式和技巧(從什麽角度答題),基本就能得滿分(最多扣2分)。

語文閱讀題的分類

1.表達:敘述、描寫、抒情、解釋、討論。

第二,(關鍵!!!絕對專註!!!表現手法:象征、對比、對照、懸念、前後呼應、欲促先、托物表誌、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對比、負對比)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諷。

四、敘事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過程、結果。

5.敘事順序:順序、倒敘、插入。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視角: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結合,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

X.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也叫直接)和負面(也叫間接)

XI。敘事方式:壹般敘事和細節描寫。

十二。解釋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3.解釋:例子,數字,類比,比較,定義,分類,解釋,模仿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分為開頭、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17.議論文寫作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18.論證分為事實論證和理性論證。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理由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論證、反駁(可反駁的論證、論點、論據)

二十壹、議論文的結構:總分、總分、總分;往往有平行和遞進的部分。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諷刺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評論、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感嘆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