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曹雪芹是哪年出生的?

曹雪芹是哪年出生的?

周汝昌在《曹雪芹小傳》(華藝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中寫道:“雍正二年,歲在甲辰(1724年),四五月之間的壹天,江寧織造曹家裏,傳出喜訊,全家稱賀:夫人生下壹個麟兒,這就是後來稱雪芹公子的《紅樓夢》作者,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世界文學之林的第壹流的小說家。”(第25頁) 由此可知,周汝昌將曹雪芹的誕生之年,定為了“雍正二年”。 周汝昌為什麽這樣定呢?他的主要依據,便是敦誠的兩句詩:壹是“四十蕭然太瘦生”,壹是“四十年華付杳冥”(語出《挽曹雪芹》、《挽曹雪芹·甲申》,參見《四松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其中均有“四十年華”這壹字樣。他按曹雪芹病逝於1764年(此為周汝昌說)往上推“四十年”,便是雍正二年。 然而,無論是參照史料,還是依照情理,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首先,周汝昌的立足點不對,他不該把立論的依據,建在“詩”上。“詩”是壹種特殊文體,既有平仄對仗等講究,又有合轍押韻等制約,還有遣詞煉字等追求,有時甚至不得不“削足適履”。此處的“四十年華”,依我看來,很可能只是“舉其成數”,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四十整歲”。依此為據而做出的推論,很可能便是沙上起樓。曹雪芹的另壹朋友張宜泉,也有壹首挽曹雪芹詩——《傷芹溪居士》,此詩的題記稱:“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畫,年未五旬而卒。”這個“年未五旬”,當是曹雪芹辭世時的真實年齡,因為寫這樣的句子不需要任何雕飾。(至於敦誠為什麽說“四十年華”而不說“五十年華”,興許是在強調壹種天妒才俊的悲劇意蘊。) 其次,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時,是在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那麽,他的初評時間,當是在乾隆十七年(脂硯齋基本上是每隔兩年閱評壹遍),也就是說,《石頭記》的初稿草成,當是在乾隆十七年。而在甲戌本的凡例中,有兩句人們耳熟能詳的話:壹是“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壹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我們雖不能把“批閱十載”或“十年辛苦”壹定理解為寫了“十年”,但大致情況恐不會差。所以說,自乾隆十七年上推十年,即乾隆七年,這乾隆七年就該是曹雪芹著手寫書的年份。而乾隆七年時,以周汝昌的觀點,曹雪芹才十九歲左右,如此年輕的壹個人,幾乎是任何人生閱歷都沒有的,這個歲數的人,若是能寫幾首詩、能譜幾支曲有人信,若是就開始構思起《紅樓夢》這樣壹部深邃縝密的鴻篇巨制,打死我我都不信。周汝昌還稱,曹雪芹年輕時不聽話,被他父親“鑰室三年”(即在壹間屋子裏關了三年),結果曹雪芹便把《紅樓夢》寫出來了。這更是荒誕不經! 第三,照周汝昌的觀點,曹雪芹若生於“雍正二年”,到雍正五年曹家被抄時,曹雪芹還不足四歲,他又如何有“富貴場中、溫柔鄉裏”的那些記憶?敦敏贈曹雪芹詩裏的那些句子,“廢館頹樓夢舊家”,“秦淮舊夢人猶在”,“秦淮風月憶繁華”,恐也是無根之木了。也明顯與《紅樓夢》開卷的“作者自雲”相矛盾。因為曹雪芹曾有過“錦衣紈絝之時,飲甘餐肥之日”。周汝昌為了自圓其說,或為了彌補因此而出現的漏洞,於是就杜撰了曹家第二次中興的神話。但曹家如何中興,也“中興”不到曹家在南京時的規模(曹家在南京時,曹家及上下仆從約壹百多口,而《紅樓夢》中,賈家及上下仆從約四百多口)。 所以,曹雪芹的生年,不會是“雍正二年”,而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