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魯迅,易中天等人物,他們經歷了許多的努力才有我們所有看到的成就,他們的經歷

魯迅,易中天等人物,他們經歷了許多的努力才有我們所有看到的成就,他們的經歷

少年時期

魯迅 青年時期(3張)

光緒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歷辛巳年八月初三),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臺門周家。幼名阿張,長根,長庚,學名周樟壽。[13-14]

光緒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課余影描圖畫。與章閏水建立友誼。[15]

光緒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獄,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全家避難於鄉下。每每為父親出入於質鋪及藥店,遭人冷眼。[16]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去世。家境益艱。於本年開始寫日記。[17]

光緒 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開會分房,分給魯迅他們的既差且小,魯迅拒絕簽字遭到叔輩們斥責,倍感世態炎涼。[18]

奮力求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師學堂,改名周樹人。12月,被本叔家催促參加縣考,中榜後以四弟患病為由不再參加府考,繼續前往南京求學。第二年,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學開礦。這期間接觸了赫胥黎的《天演論》,對他以後的思想具有壹定影響。除讀新書外,愛騎馬運動,敢於和旗人子弟騎馬競賽。[19] [14] [20-22]

魯迅 留日期間(5張)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月,礦路學堂畢業。3月,公費赴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日語速成班。第二年,剪辮。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註意人性及國民性問題。[23-24]

光緒三十年(1904年),4月,於弘文學院結業。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8月,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肄業。[25]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6月,被騙回國與朱安結婚。6月,復赴日本。7月,中止學醫,從仙臺回到東京,不再入學讀書,專門從事文藝譯著工作,此後幾年通過不同方式學習了德語,俄語。[26]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集》,期間生活艱難,以校對書稿補貼生活。[27]

宣統元年(1909年),《域外小說集》二冊出版。

迷茫困頓

宣統元年(1909年)8月,歸國,任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和化學教員兼任日本教員鈴木珪壽的植物學翻譯。

宣統二年(1910年),8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1911年,寫個人的第壹篇小說文言小說《懷舊》。[28-30]

民國元年(1912年),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壹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從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輯錄金石碑帖,校對古籍。[31-32]

民國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14日,亂平即返部。[33]

民國七年(1918年),1月,參加《新青年》改組,任編委。

文壇先聲

魯迅《娜拉走後怎樣》演講(3張)

民國七年(1918年)5月,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34-35]

民國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授中國小說史,6月,讀《***產黨宣言》中文譯本盛贊譯者。9月,發表小說《風波》。[36-37]

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小說集《吶喊》出版;與弟弟周作人分居,遷至西四塔胡同61號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後怎樣》演講,兼任女師大,世界語學校教師;《中國小說史略》上冊出版。[37] [38]

民國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講《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8月返京。11月,《語絲》周刊出版,魯迅在首期發表《論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魯迅成為《語絲》作家群的主將之壹。[39-40]

民主戰士

民國十四年(1925年),“女師大風潮”進壹步升級,魯迅因支持進步學生正義鬥爭被教育總長章士釗免除僉事職務,同年,魯迅向平政院狀告章士釗。[41]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三壹八慘案”發生。4月,魯迅作《死地》《記念劉和珍君》等抨擊段祺瑞政府屠殺學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難於山本醫院。避難期間筆耕不輟。8月,《仿徨》出版,赴廈門大學任國文系教授。12月辭職。[37] [42]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學任教。3月,與中***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會見。4月1日,赴黃埔軍校發表演講《革命時代的文學》,12日,“四壹二反革命政變”發生,29日,營救進步學生無果憤然辭職。8月,發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9月,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離開廣州赴上海,並與許廣平在上海結婚。12月,與梁實秋等人就“第三種人”、“自由人”發生論爭,雙方爭論持久,影響巨大。[43-44]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參加中國革命互濟會。是年開始大量搜集馬克思主義著作,並為之翻譯。同時開始提倡革命美術,倡導現代木刻運動。[45]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許廣平生子,魯迅為其取名“周海嬰”。[46-47]

有大成就者,需有大智慧,大毅力,大決心,天賦異稟,好學,且環境影響方能有如今的成就,為後人所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