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夏商周時期主要教育內容

夏商周時期主要教育內容

教育活動起源於人類參與社會生活和人類自身身心發展的需要,原始教育和現代教育相比,有以下特點:目的壹致,教育權利平等;以生活經驗為教育內容,包容多種方面;教育手段局限於言傳身教;男女教育有區別;教育沒有專門的場所和專職人員。這壹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古時期教育的原始性。

 夏

夏是我國第壹個奴隸制國家,其學校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但沒有直接的證據。教育主要針對戰士,特別註重習射,培養武士。教育的內容包括軍事教育、宗教教育、人倫道德教育。

商朝時期,學校有古籍記載,且有文物實證。當時已經有成熟的文字比如甲骨文、陶文、金文。大學、小學、國學、鄉學,有不同的分類。教育的內容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禮樂教育、書數教育上。從甲骨蔔辭來看商朝,已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學校已有壹定的規模且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很重視。

西周

西周時期,經濟上實行奴隸主貴族的土地國有制,政治上實行以宗法制為基礎的分封制度,思想意識上由重鬼神逐漸變為重人事。這些,決定了統治者對教育極為重視和高度壟斷。西周的學校設置分為兩類:1、按行政級別分為國學和鄉學,國學是設在王都的中央學校,專為奴隸主貴族子弟設立。鄉學設在國都郊外的六鄉即地方學校 ,壹般為奴隸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設立。2、按入學年齡分為小學和大學。因等級不同,小學和大學教育開始的時間不同,王侯太子8歲即可接受小學教育,公卿太子10歲或13歲、普通學生則必須滿15歲。小學教育學習年限為7年,在此期間主要學習道德行為準則與社會生活知識技能。太子15歲接受大學教育,公卿和平民需滿20歲,大學教育學習年限為9年。

西周特別重視道德教育,以“明人倫”為核心。學生在學校學習六藝:禮(政治倫理)樂(綜合藝術)射(射箭)禦(駕車)書(書寫)數(計算)。

西周的家庭教育可從以下文字中,窺得壹斑:“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直女俞婉,男鞶革,女鞶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食。八年,處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意思為:嬰兒在自己能吃東西的時候,要教他用右手進食。在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先要教會他怎讓應答大人的招呼,男孩應聲要直,女孩應聲婉。男孩要佩革制衣帶,女孩要佩絲制衣帶。孩子六歲,教他數數,並教認識東西南北中的方位。七歲,男孩和女孩便不能坐在壹張席子上了,也不***用壹份食具。八歲,開始進行禮讓訓練。出入門戶和吃東西時,都要讓年齡長者先於己。九歲,要教兒童學習計算日期。除教用自然數排列年代、日期外,還要學習中國古代特用的天幹地支相配法。十歲,男孩外出上學,學習書寫和計算,也可以不再住在內室了。女孩子十歲不再出閨門,由保姆或母親教女德女工。學理麻、抽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