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 拼音 讀作:pí xiū。
貔貅
讀音
pí xiū
解釋
亦作“豼貅”。
1、古書上說的兇猛的野獸。
2、比喻驍勇的部隊。
出處
1、古籍中的兩種猛獸。
《禮記·曲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
《逸周書·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司馬貞索隱:“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
徐珂《清稗類鈔·動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遼東人謂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
2、多連用以比喻勇猛的戰士。
《晉書·熊遠傳》:“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
唐張說《王氏神道碑》:“赳赳將軍,豼貅絕羣。”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羨威統百萬貔貅,坐安邊境。”
清畢著《紀事》詩:“乘賊不及防,夜進千貔貅。”
柳亞子《讀史》詩之七:“綠林家世擁貔貅,乳臭兒郎據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