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建制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建制

2014年全館人員學歷(事業編制、合同制)為:博士14人,碩士72人,本科生66人,專科生31人;全館人員職稱構成:研究館員11,副研究館員49,館員67,助理館員25。

2009年6月,朱強高票董事當選IFLA管委會委員,成為繼孫北新、吳建中、張曉麟之後,IFLA管委會的第四位中國籍委員。館長朱強的當選,保持了中國圖書館界專家參與世界圖書館事務的地位,不僅推動了中國圖書館在國際化道路上的發展,也為中國圖書館人才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同年9月,北京大學圖書館成為環太平洋數字圖書館聯盟(PRDLA)秘書處成立以來的第五個輪換圖書館。朱強董事當選為輪值主席,輪值時間為2010至2012。豐富館藏的理論支撐,北京大學圖書館員對館藏進行揭示和深度開發,除了編制館藏的書式目錄外,還整理出版館藏中的珍貴資料,如《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手稿叢書》、《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古代石刻拓片》等。

為了方便學者研究,北大圖書館組織工作人員編制了《論語索引》、《孟子索引》、《周易索引》等傳統書籍的索引。

2000年,由圖書館和校內其他單位聯合成立的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研究所,開展了數字圖書館模式、標準和規範(元數據、數字處理標準等)的研究。)、關鍵技術、互操作層和互操作標準、數字圖書館門戶等。,並取得了壹系列成果,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應用實踐,為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獲獎成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活躍圖書館的學術研究氛圍,圖書館每兩年舉辦壹次“五四科學研討會”。截止2015年底,已舉辦9屆,發表論文9卷,* * *收錄自有圖書館、分館、醫學圖書館學術論文近800篇。部分研究成果獲得學校和省部級獎勵,如:

謝等主編的《CALIS聯機合作編目手冊(上、下冊)》,2002年獲教育部第三屆社會科學獎三等獎。

《姚伯嶽黃丕烈評傳》獲2002年第三屆北京市社會科學三等獎。

龍嘯等。、數字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獲2004年第四屆北京市社會科學獎二等獎、2006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二屆圖書情報學學術成果專著二等獎、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戴隆基等主編的《中國核心期刊概覽(2004年版)》獲2006年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朱強,《中國高校圖書情報系統:現狀與未來發展》獲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優秀成果獎”。

2009年,圖書館多年開設的“全方位多學科信息素養教育創新系列”課程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等壹下。

2010胡、、和《中國古代磚刻集錦》獲第十壹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鄒、樓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西文圖書中的清代建築意象》獲北京大學第十壹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姚伯嶽、黃玉元蘭——《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代彩繪地圖》獲北京大學第十壹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龍嘯等。百萬數字圖書館多媒體技術與智能服務系統獲2010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圖書館成功舉辦了“數字圖書館時代:現狀與發展趨勢——紀念北京大學圖書館成立壹百周年”國際研討會,並發表了會議論文集(《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年增刊)。研究課題北京大學圖書館還承擔了許多重要的研究課題,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學SCI論文產出及影響力的文獻計量分析。

國家社科規劃基金資助項目――《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轉型研究》、《中文核心期刊概述》、《國外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概述》、《國外科技核心期刊概述》、《學術期刊評價與文獻計量學研究》、《清史目錄: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古代文獻中清代歷史圖像的數字化整理》、《中國信息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

科技部科技基礎研究重大科技項目――中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與規範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外文文獻資源布局與保障研究、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民國圖書館學著作研究。為便於圖書館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優秀期刊的征訂工作中,指導本館的期刊采訪工作,北京大學圖書館組織人力編寫了《中國核心期刊簡編》和《國外核心期刊簡編》,在國內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成為評定發表論文職稱的重要依據。

《大學圖書館學報》是圖書情報學的理論性學術期刊。連續三次在中國核心期刊大綱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連續四次被中國圖書館學會評為全國圖書館學優秀期刊。《大學圖書館學報》最初是由《大學圖書館學報》發展而來,創辦於1981。1983改為《大學圖書館學報》,1989更名。綜合影響因子:30.00,綜合影響因子: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