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字中找的20個字分別是壹、二、三、口、日、曰、旦、下、人、疋、丁、上、下、田、走、由、甲、申、中、天。
是,讀作shì,為漢語常用字(壹級字)最早見於西周早期金文,其本義為正,不偏斜,又可引申出對、正確之義,再引申為應答之詞,表同意、贊成、服從等。漢代以後”是“用作系詞表示判斷。也假借表示這個、這、這樣等義。
會意字。能夠確認的“是”字見於西周早期(或以為甲骨文已有“是”字),個別字形上部寫作“子”形,見於西周中期器物婁簋。
“是”字最早字形的構意不明,郭沫若認為乃“匙”之本字;馬敘倫、戴家祥等認為字像有矢箸之,像射鵠形;張日升以之與“萬”類比,認為“是”本為蟲類。
“是”之意義,《說文》就訛變的字形訓“直”,文獻用義有壹個圍繞“正、直”而引申的意義系列。金文中多用為指示代詞,戰國文字資料中或用為“氏”。判斷詞“是”西漢已經出現,但其產生之上限尚有爭議。
古籍釋義
《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從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壹音徒兮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