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東海指現在黃海。
中國以東的海洋統稱為東海,那時不存在黃海的概念。黃海的得名是由於元明時黃河奪淮改道入黃海,所以這壹帶的海水顏色就偏黃了,所以就叫“黃海“。
《莊子·秋水》說河伯“順流而東,至於北海”,《莊子》是戰國時代的作品,而黃河古今都是入渤海的,可知直到戰國時渤海仍有北海之稱。?清代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卷二《虞夏書·臯陶謨第二中》論之雲:
“四海者,《禹貢》雲:‘青州:濰、淄其道,海濱廣斥’,此為東海,在今登州。“總結孫星衍之說,應該是:東海就是現在煙臺以東的黃海海面,西海就是蒲昌海,又名渤海,南海是今江、浙以東的黃海海面,北海就是現在天津、滄州東的渤海。
中國古代傳說有四海,即東海、西海、南海、北海。?
而實際古代的地理記載上,最早渤海被稱為北海。《五臧山經》裏只有“東流註於海”“西流註於海”“北流註於海”“南流入於海”等等這樣的說法,唯壹有明確名稱的海只有“渤海”。《禹貢》:‘導河,北播為九河,入於海’,此即北海,漢為渤海郡,為今滄州、天津之境。”
也有稱貝加爾湖為北海,以及小海,瀚海。古代稱的西海,指地中海。
東海:今山東半島以東的黃海海面。?
北海:即今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