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樹是銀杏樹。
中國的國樹是銀杏樹,這只是壹個待定的說法。因為並沒有下發相關的條例將銀杏樹明確地定為國樹,但是中國民間各個相關組織,都已經約定俗成地把銀杏樹定為中國國樹。早在1942年,《新華日報》中有壹篇名為《銀杏》的文章,在這篇文章當中就有提出將銀杏定為國樹的倡議,這也是最早在公眾面前倡議銀杏為國樹的文章。
作者郭沫若先生在這篇文章中,用精煉的語言贊美了銀杏樹,他說銀杏樹是在有花植物當中最古老的存在,在大眾面前科普銀杏樹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動物性態,是千萬年前流傳下來的活化石,也是人們需要盡心保護的植物奇珍。最重要的壹點便是銀杏樹最開始只有中國有,只有中國才是銀杏樹的故鄉。所以郭沫若先生當即指出銀杏樹是東方的聖者,它是中國人文有生命的紀念塔,應該稱之為中國的國樹。而許多人也因為郭沫若先生的這篇文章,才更加深層次地認識了銀杏這壹中國特有的珍奇樹種。銀杏樹為中國獨有,是千千萬萬年前在中國這壹片土地上面存在的植物活化石,所以在歷次的國樹評選活動當中,銀杏樹的呼聲壹直都是最高的。
銀杏的起源:
銀杏是壹個古老的樹種,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稱。銀杏類植物約出現在2.3億年前的石炭紀。在距今2億年的中生代侏羅紀,銀杏類植物達到鼎盛時期,並和其他類裸子植物組成浩瀚的森林從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早期,北半球許多地區發生山脈隆起和海底上升為陸地的地質運動,氣候也發生變化,銀杏類大多數屬種相繼消失,只剩下銀杏屬和似銀杏屬。到了第三紀末期及第四紀初期,北半球產生了巨大的冰川,因之地球上的植被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銀杏類植物在歐洲和北美洲的廣大地區全部滅絕,在亞洲大陸也瀕於絕種。我國冰川不像歐洲那樣連成大片和覆蓋整個地面,日本和朝鮮也是如此,當時我國華北地區所受到的侵蝕作用比較輕緩,而華東和華中壹帶最多只有局部地區受到寒冷氣候的影響,因此這壹古老的珍貴植物才幸免於難而遺存下來,成為東亞的“活化石”。現在世界上只有浙江省西天目山和四川、湖北交界處的神農架自然保護區,以及河南、安徽交界處的大別山壹帶狹小的深山谷地,還殘存著為數不多的呈野生或半野生狀態的銀杏。
銀杏的進化:
銀杏樹集真、善、美、良於壹身,千百年來素為國人喜愛,在民間常被尊為神樹,敬若聖明。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了野生銀杏的引種馴化,商周時期,銀杏在長江流域已廣有種植,到漢末三國時,銀杏已廣植於江南壹帶,黃河流域以北也有零星分布,至唐朝,逐漸擴及中原,宋朝以後黃河流域有了較大的發展。直到現在,在我國名山大川、古剎寺庵中還留存許多蒼翠參天、拔蓋群雄的古銀杏,如貴州省福泉市黃絲鄉樂邦村李家灣、湖南省洞口縣、山東省莒縣定林寺等多處,都有幾千年生的古銀杏樹。其他國家種植的銀杏皆由中國傳人。銀杏成為中國的名片,植物界的“大熊貓”。銀杏傳承著中國歷史和文化。銀杏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有“沙棠櫟儲,華楓枰櫨”之句,東晉訓詁學家郭璞為“枰”註釋稱:“枰,平仲木也。”唐朝學者李善也引用郭璞的註釋肯定“枰”就是“平仲木”,並明確註解:“平仲之木,實白如銀。”自晉朝至唐朝,稱銀杏為“平仲”,唐朝初年詩人沈儉期詩中有”芳草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之句。唐朝以後也有稱銀杏為“鴨腳”的,概因銀杏的葉子似鴨掌,因名鴨腳。宋朝初年,臣民用平仲進貢皇帝,宋帝食後大加贊賞,因其形似杏,種殼白如銀,遂賜名“銀杏”。從此平仲改稱為“銀杏”。“白果”壹名始見於元代李杲( 1180~1251) 《食物本草》。當時銀杏藥用盛行,更因銀杏結實落地,果肉爛沒,只留種仁,色白如銀而得名。種仁食藥兩用,被明朝李時珍收入《本草綱目》,白果之名大盛。銀杏實生樹始種遲而壽命長,人們常說銀杏是“三十年而生,三百年而興““公植樹而孫得食”;又說中華民族祖先軒轅氏復姓公孫,銀杏的壽命可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相比,因而稱為“公孫樹”。此外,在許多古籍和史誌中還有靈眼、鴨掌樹、史前樹、佛指甲、佛手柑、飛蛾樹、風果、仁杏、玉果等美名。銀杏在我國栽培技術和開發利用源遠流長。早在初唐孟詵編撰的《食療本草》壹書中就已有銀杏的食用價值和醫療作用的記述。到了宋朝,記載栽培和食用銀杏的農書、醫書已很普遍。 如南宋吳懌的《種藝必用》、陳景沂的《全芳備祖》、陳元靚的《博聞錄》等。元朝由司農編撰的《農桑輯要》壹書中,對銀杏的栽植時間、栽植方法闡述得十分詳盡,“春分前後移栽,先掘深坑,下水成稀泥,然後下栽子連土封,用草或麻繩縛之,則不致破碎土封。”在魯明善撰寫的《農桑衣食撮要》壹書中也告誡人們“於肥地用灰種之,候長成小樹,連土用草包,或麻繩縛之,則易活。”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壹書中詳細地描述了銀杏的形態:“樹高二三丈,葉薄縱理,儼如鴨掌形,有缺刻, 面綠背淡。”接著又闡述道:“須雌雄同種,其樹相望,及結實。”這充分說明當時人們已深知銀杏的雌雄異株的特性和授粉的必要性。此期我國勞動人民對木材的利用價值已有深廣的了解。南宋嶽飛為江蘇泰興“延佑觀”題字用的匾額,以及北宋金鑾殿中皇帝的座椅都是用銀杏木做成的。到了元朝,大臣們朝見皇帝時手執的笏也是選用精良的銀杏木做成的,寓意朝政永世不衰。位於河南開封大相國寺的銀杏木雕千手千眼佛雕像,雕造於清朝乾隆年間,木雕像高達7米,工藝之精,造型之美,舉世無雙,極為珍貴。自宋朝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深知銀杏種仁品味甘美,營養豐富,醫食俱佳,為上乘幹果。宋時由於把銀杏作為貢品敬獻皇帝,皇帝品嘗後大加贊揚,從此銀杏身價倍增。此時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贊頌銀杏的光輝詩篇。據統計,自宋朝以來,贊頌銀杏的故事、傳說、散文及詩詞***計100余篇。著名文學家歐陽修贊美銀杏“鴨腳生江南,名實本相浮。絳囊因人貢,銀杏貴中州……”;在得到詩人梅曉臣送予的白果後寫道:”鵝毛贈千裏,所重以其人;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因當時受到士大夫推崇,壹時間舉國上下推銀杏為至高聖品,廣泛用於烹飪,多與豬、羊、牛及禽、蛋類相配,制成美味佳肴。被譽為齊魯珍饌的孔府菜中,就有色、香、味俱佳的“詩禮銀杏”,令人望而生津,食而不厭。元朝吳瑞撰寫的《日用本草》,是我國最早將銀杏列為中藥的典籍,書中記述“銀杏性味甘平,苦澀有毒,主要功能是斂肺氣、定喘咳、止白濁、縮小便。”從清初陳扶搖撰寫的《花鏡》,壹直到清末吳其浚撰寫的《植物名實圖考》,都全面地匯集了前人栽植銀杏的經驗和銀杏的經濟價值,尤其對銀杏的栽培技術講述得更加詳盡。18世紀後,我國林學家陳嶸、鄭萬鈞、郝景盛等,對銀杏的栽植、管理、采集、利用等作了更加完善的研究。
銀杏樹的寓意:
1、長壽。銀杏樹是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被稱作“活化石”,其適應能力強、生長周期漫長,可存活至千年,有希望家中老人能夠健康長壽的寓意。
2、多子多福,兒孫滿堂。銀杏本身是雌雄異株的樹種,也就是說在壹棵雌銀杏樹的旁邊壹定會有壹棵雄銀杏樹,它們不獨株而居,通常情況下都是以壹個樹群的形式出現,這象征著家族人丁興旺,兒孫滿堂,能代表著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3、堅韌沈著。銀杏樹在冬季時光禿無葉,春季開始發芽長葉,從年頭長到年底,葉子由綠色慢慢變成黃色,最終在冬季隨風飄去。它的壹生就是在不斷地醞釀著希望,從不放棄生的可能,飽含了堅韌、沈著的精神。
4、愛情。銀杏樹的葉片是心的形狀,壹柄兩葉寓意著兩顆相愛的心連在壹起。銀杏樹又叫公孫樹,千年才能開花結果,暗含著只有經過多年漫長的相守,才能順利開花結果,寓意著守護愛情的漫長歲月最終合二為壹,修成正果。
5、調和。銀杏的壹個葉柄上長有兩片葉子,分別象征著陰和陽、生和死、對和錯等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寓意著對立矛盾的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