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曲沃縣的歷史沿革

曲沃縣的歷史沿革

有眾多古籍文獻可考,曲沃為古晉都絳之所在地,其名始見於西周初期。我國古代辭書《爾稚》在《釋氺》壹章中記載,“沃泉懸出,懸出,下出也”,其中之“沃泉”古指由上向下流的泉水,“沃泉”處史學界考定為今天的曲沃縣景明瀑布;東漢劉熙在《釋名》壹書中進壹步作出解釋,“水……懸出曰沃。水從上下,有所灌沃也。”;《詩經·唐風·揚之水》壹篇中也寫道,“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於沃……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於鵠”,詩中所描寫的“沃”即指曲沃,“鵠”指今天的曲沃縣安鵠村;敘述最為完整的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時任曲沃知縣的湖南湘潭人士張坊主持修正的《曲沃縣誌》中稱,“晉國以絳山為宗,絳水(今沸泉)出絳山之南,沸湧而東,西北經青玉峽,東流袱石罅至白石山,懸而為沃泉。又東折白水村,九曲而北入於澮、西流入汾。凡曲沃、新田兩都襟帶,皆此沃水之所瀠洄盤旋也,是為曲沃命名之由。”幾經史料佐證,不難看出,曲沃之名,源以“絳水”為根,“沃泉”為線,取其曲,取其沃,故名曲沃。

據《史記·晉世家》記載,周成王初立時,唐(今山西翼城、曲沃壹帶,為堯後裔)有亂,周公滅之。約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054年),“成王與其弟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遂封叔虞於唐地。這便是史學界所謂的“桐葉封唐”之由來。

公元前1020年前後,叔虞故,其子燮父繼位,將國號改為晉,自號晉君,於晉水入澮之處建新都,取名曰翼(今曲沃縣與翼城縣接壤地帶)。

西周穆王年間(約公元前10世紀),晉成侯徙都曲沃(今縣城西南1公裏處)。此間,歷成、厲、靖、釐、獻五世。

公元前811年,晉穆侯將國都遷於絳,後世稱“故絳”(今曲沃縣中東部和翼城縣西部壹帶)。

公元前746年,穆侯之孫昭侯遷都於翼,公元前745年(周平王二十六年),封其叔成師(桓叔)於曲沃,號“沃國”。歷桓叔、莊伯、武公三世,曲沃漸成為晉國當時的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前724年,曲沃莊伯入翼殺孝侯,晉立鄂侯於鄂(“鄂”指晉之別都,時間較短)。鄂侯6年死,哀侯復都翼。

公元前716年,曲沃武公姬稱繼位,史稱晉武公。武公即位後,厲兵秣馬,整經略武,實力大大增強,於公元前679年代晉成功,定都曲沃。

公元前669年,晉獻公“聚邑曰絳”(此“絳”在原有“絳”的基礎上擴大了範圍,今天的曲沃約三分之二的地域在其內),次年遷都於此。歷獻、惠、懷、文、襄、靈、成7公。

公元前636年,晉獻公二公子重耳即位,史稱晉文公,定都曲沃(包括今天曲沃全境、翼城西部、侯馬東部),自此拉開了晉國稱霸150余年的恢宏巨幕。

公元前585年(簡王元年),晉景公遷都新田,亦稱絳,後世稱“新絳”(今曲沃西、侯馬東)。歷景、厲、悼、平、昭、頃、定、出、哀、幽、烈、孝、靜13公。

公元前376年(周安王二十六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曲沃屬魏。

秦,置絳縣,曲沃屬之。

西漢,亦置絳縣,屬河東郡。

東漢建武十壹年(公元35年),改絳縣為絳邑縣,仍屬河東郡。

北魏太和十壹年(公元487年),改絳邑縣為曲沃縣,屬正平郡,縣名自此歷代無更改。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正平郡,曲沃縣改屬絳郡。十年後徙至今樂昌鎮;唐朝時屬絳州;宋朝時屬絳州絳郡;金初屬絳州,興定初年屬晉安府;元復屬絳州,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改屬平陽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屬平陽府;清末屬河東道;中華民國時期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臨汾專區;1954年屬晉南專區。

1958年11月,撤縣並入侯馬市。

1963年5月,恢復曲沃縣,縣址駐侯馬鎮,仍屬晉南專區。1970年屬臨汾地區。

1971年侯馬市析出,恢復曲沃縣,縣政府駐城關,自此曲沃無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