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字義中有作“沒有”、“不曾”解;“央”字有“盡”,“完了”解。“未央”壹詞,古籍常見,意猶“未盡”,“未已”也。如《許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楚辭·離騷》:“及年歲之木晏兮,時亦猶其未央。”霍去病《琴歌》:“國家安寧樂無央兮。
”曹丕《燕歌行》:“星漢四沈夜未央。”杜甫《章梓州桔亭餞竇少尹》詩:“主人送客何所作,行j酒賦詩殊未央。”等等。句中“未央”皆屬此義。 漢高租劉邦,從泗上亭長、小吏而登上皇帝寶座,享受到至尊至貴之樂,自然是躊躇漪誌,如“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
趙王、楚王朝未央宮,置酒前殿。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冶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稱萬歲,大笑為樂。”(《漢書·高帝紀下》)顯然,劉邦是希冀這樣養尊處優的帝王生活永遠“樂”下去的。這壹願望,在他居住宮殿的命名涵義上當然也會反映出來。?先是修葺秦“興洛宮”而改名“長樂宮”,後又興建“未央宮”,二宮連成壹片,宮名相聯成義——“長樂末央”,即永樂不盡之謂。清康熙間,曾在未央宮遺址立有壹石碑,上刻“萬壽無疆”四字,可說是“未央宮”涵義之註腳未央宮位於今陜西西安西北約3千米處,建於長安城西南角,為長安城地勢最高之處。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臺基礎上修建,惠帝即位後,開始成為主要宮殿,成為西漢諸帝的日常起居和辦公場所。其周回二十八裏。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宮內有宣室、麒麟、金華、承明、武臺、鉤弋殿等,另外還有壽成、萬歲、廣明、椒房、清涼、永延、玉堂、壽安、平就、宣德、東明、歲羽、鳳凰、通光、曲臺、白虎、猗蘭、無緣等殿閣32。其殿臺基礎是用龍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於長安城。由於其處西南,命名很可能是位於未(西南方)的中央宮殿之意。未央壹詞出自詩經:"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未盡、未深之意。《長恨歌》:歸來池苑還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唐亦有宮名未央宮,然此未央劃入長安城中,乃宮苑中之宮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