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醫經著作,9卷,81篇。與《黃帝內經靈樞》(即《靈樞經》)為姊妹篇,合之而為《黃帝內經》。具有比較完整之理論體系,內容廣博而深奧,為中醫理論之淵藪。
舉凡養生氣功之理論;人與自然相參相應之學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預防思想;陰陽五行及氣運對中醫理論之指導;臟象學說及臟腑經絡臨床辨證之規律;以脈學為主而又望聞問切全面論述之診斷;針砭灸摩、湯液醪醴之運用;治病求本統領下之標本緩急先後及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之治則;對咳、瘧、痹、風、厥、痿及熱病、奇病等具體疾病之認識等等均有較詳之論述。
齊梁醫家全元起曾對此書加以註釋,其時第七卷已亡佚。唐王冰得先師張公秘本,補其所亡,廣為次註,擴為24卷,因而流傳。
相關說明
本書內容非常豐富,書中從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方藥等各個方面,對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以及診斷、治療。運用陰陽五行學說進行了客觀認識。
作了較全面系統的論述,從而為祖國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千百年來,壹直對臨床實踐起指導作用。不但為歷代醫家所宗,而現在中醫運用的基礎理論,仍以本書記述為主要依據,是祖國醫學重要經典著作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