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健脾法在大腸癌術後治療中的應用

健脾法在大腸癌術後治療中的應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在壹些大城市中大腸癌的發病率已經位居前3位。以上海為例,第五屆上海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2009年6月)上報道:上海市大腸癌標化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3位,其中在市區大腸癌已居第2位,占惡性腫瘤的13.08%。

目前治療大腸癌雖然有新藥和新化療方案出現,但手術後仍有不少病人出現復發轉移,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祖國醫學在慢性疾病的治療方面壹直有著獨特的優勢,中西醫結合治療也在大腸癌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醫認為大腸癌是怎樣發生的呢?很多中醫古籍中記載了大腸癌的臨床表現,歷代醫家就大腸癌的發病原因、疾病過程和疾病治療做了很多觀察和研究,許多醫家將

“脾虛”作為其發病的重要因素,將健脾法作為其治療要義。為什麽“脾”這麽重要呢?《黃帝內經》中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就是說如果人體存在防病抗病的能力(正氣),病邪(邪)就不能侵犯人體,而壹旦這種防病抗病能力降低了,就會產生疾病。中醫“脾”的概念不同於西醫學的

“脾臟”,它囊括了多種消化系統的功能,如腸道的吸收功能;肝臟、胰腺、唾液腺等多種消化腺的功能。因此中醫學壹直將“脾”視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人體的物質基礎,包括我們講到的防病抗病能力的物質基礎均來源於“脾”,只有“脾”的功能正常了,那麽人體就能得到各種營養物質的補充、防病抗病的能力也提高了。

在多種內、外不良因素的作用下,脾的功能受到影響,就會產生脾虛,有可能引起大腸癌的發生。而大腸癌疾病本身、手術治療、放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等,都會進壹步加重脾虛癥狀,這些病人往往表現為神疲、乏力、面色不華、舌邊有齒印、脈細軟無力等等。我們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大腸癌尤其是術後病人中脾虛表現的發生率最高,通過實驗研究也證明了健脾中藥具有抑制大腸癌生長、復發和轉移的潛能。在此基礎上我們長期在臨床上探索以健脾為主的中藥配合化療、生物治療等綜合療法治療大腸癌術後病人,能夠改善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減輕化療、放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延長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