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是人們最喜歡的水果。早在公元220年至226年的魏文帝時期,趙州雪梨就在中國家喻戶曉,歷代皇帝都視其為壹等貢品,果實金黃。據佛經記載,唐玄奘西行取經,途經肇州佛教界聖寺柏林禪寺(原名觀音寺)。他在這裏又實習了壹年,品嘗了肇州的特產——肇州李如(肇州雪梨)。於是,公元630年,唐玄奘寫了《大唐西域記》,記載公元二世紀左右,中國商人把乳梨帶到印度種植,果實巨大,味道鮮美。印度國王稱梨為“漢王子”的故事,至今仍在印度旁遮普東部地區廣為流傳。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梨被稱為速果、果族、果族、玉乳、蜜父等。
梨在植物學分類上屬於薔薇科,人類種植的梨只有兩種:中國梨和西洋梨。中國梨又名東方梨,原產中國,分布於全國各地,以河北、山東、陜西、遼寧、河南等地栽培最為豐富。我國梨的總產量約占全國水果總產量的1/5。梨的品種很多,有雪梨、鴨梨、碭山梨、秋白梨、響水梨、沙梨、大黃梨、酥梨等,都是優良品種,但以肇州雪梨的營養和食療效果最好。
2梨的營養價值
2.1梨的營養非常豐富。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梨富含果糖、葡萄糖、蘋果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因為梨的品種很多,不同的品種營養成分也不壹樣。根據最新資料,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研究所編寫的1991(以100 g可食用食物的重量計算)食物成分表中,雪梨的營養成分測定如下。(見表1)
2.2在各種梨品種中,雪梨是營養價值較高的品種之壹。梨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刺激食欲,降血壓,鎮靜。因為雪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助消化的作用。肝炎、肝硬化患者常吃梨大有裨益。此外,由於梨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常吃梨可以預防便秘。
中醫認為梨味甘,性寒,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滋陰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生梨可以化痰止咳,熟梨可以滋陰補液。適用於發熱,口渴,心煩,咽痛,或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咳嗽少痰,咯血氣短。明代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第三十卷中,對梨的記載是:“均為上品,可治病”,“主治熱咳止渴”。切片糊湯火傷,止痛還不錯,治客發燒,中風無語。治傷寒,趕史丹熱氣,嚇煞,利便,除賊風,止焦慮,止氣喘,止發熱。使漿吐風痰。死在黑暗中不說話的會被打成汁。胸中有痞熱者,宜多食。潤肺涼心,化痰降火,解瘡毒,解酒毒。
2.3還有壹些其他古代醫書記載了梨的保健作用,例如,在6世紀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梨性味甘涼,微酸,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可治發熱、煩渴、驚恐、呃逆、便秘等癥。”此外,如《開房本草》載:“梨可治熱病中風,傷寒發熱,解丹石之熱,嚇煞,利小便排便。”吃藥的同時吃壹些梨,可以起到輔助治療和緩解病情的作用。《每日本草》中記載:“取梨汁解中菌,可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治暑、煩渴、咳嗽、吐血、疔瘡。”此外,《本草新論》中記載:“梨能清心降火,滋腎養陰,生津止渴,除煩除濕。”以上都是關於梨的作用,梨、梨皮、梨葉也有醫療作用。如《本草綱目》記載:“梨花可除臉上黑粉。梨葉主要用於治療霍亂、嘔吐,可水煮煎服治療小兒寒疝,搗爛取汁,解除細菌中毒、水中毒。梨皮解除傷寒,甘草可治傷寒。”
歷代醫家將梨汁、荸薺汁、蓮藕汁、蘆薈汁、麥冬汁稱為著名的“五汁飲料”,可涼拌或熱飲,飲後可治發熱、津液不足、煩渴等多種疾病。
3梨減肥法
3.1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急性支氣管炎。陰虛幹咳,幹咳無痰時,用1大雪梨,洗凈切碎,冰糖燉服。或者用1個梨切壹塊,去梨心,加川貝母粉3 g,仍蓋好梨片放在碗裏蒸1 h左右,吃梨配湯,壹天1個梨。
3.2生津止渴,潤肺清熱,止咳化痰。取梨汁飲用或取雪梨膏,每次1勺,每日2 ~ 3次,或用蜂蜜煮沸裝瓶,不時用熱水或冷水調服。嚼梨也很奇妙。
3.3治療嘔吐和消化不良。1大雪梨,將15瓣放入梨中,用濕紙包裹4 ~ 5層,將熟的食物煨熟。
3.4化痰止咳。將梨汁搗碎,加入姜汁和白蜂蜜,或者在梨膏中加入生姜和白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