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原為明朝故園。清康熙在1709年賜給雍正,經雍正、乾隆、嘉慶幾朝的不斷擴展修建,成為壹座最宏偉最幽美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又是壹座皇家博物館,裏面收藏了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等各種文物及圖書,還有各種奇珍異寶,被譽為世界的“萬園之園”。清朝幾代皇帝曾長期在此居住、臨朝聽政,所以它又是當時的壹個政治活動中心,因而圓明園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清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城後,於10月6日闖進圓明園大肆劫掠。中國守護圓明園的軍隊與侵略者展開搏鬥,但最終寡不敵眾,沒能阻擋住強盜,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
英法聯軍進園後看到華麗的陳列物、珍貴的瓷器綢緞、光彩奪目的金銀珠寶、價值連城的文物字畫和古籍,就馬上亂哄哄妳搶我奪,甚至為了爭搶寶箱和清朝皇帝的藏衣櫥內的衣服而大打出手。這些強盜看到宮殿裏的奇珍異寶實在太多,誰也不知道該拿什麽東西好:為了拿金子,有人就把先前搶到手的銀子隨手扔掉了;為了搶奪鑲嵌有珠玉的時計和寶石,有些人又把剛才搶到手的金子拋擲壹邊。他們遇到太大的物件,如銅器、瓷器、楠木等,就用大棒擊打,“必至齏粉而後快。”整個園子裏打砸搶乒乒乓乓,人聲鼎沸,秩序混亂不堪。
為了消贓滅跡掩蓋強盜罪行,10月18日,英法聯軍放火焚燒了被洗劫壹空的圓明園。這二百多年的精致建築,幾千間的蘭宮桂殿、鳳閣龍樓,連那點綴的亭臺景致,擺設的器皿花木,都被燒成壹片廢墟:
“煙焰連天,紅光半壁,連燒五日五夜,京西海澱,壹片火海。”
圓明園,這所集人類園林建築藝術精華於壹身的名園,就在英法聯軍的這場大火中化為了灰燼。附近香山、萬壽山、玉泉山的殿閣建築及海澱鎮均被燒成壹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
圓明園被劫掠後,許多珍器寶物流落異域。據《圓明園考》載:
“圓明園全圖,絹本著色,合題跋***八十幅。……現藏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1890年出使法國的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中述,巴黎東方博物院“中國室中有圓明園王印二方。”
1904年康有為遊巴黎,他在法國欹規咪博物院,見有“乾隆禦筆”、“保合太和”、“煙火長春”、“圓明春山”等玉璽,並感嘆:
“豈意京邑兩邱墟,玉璽落此無人識”。
同壹年,康有為又遊法國乾那花利博物院,他記述道:
“院為園式,內府珍器陳列滿數架,億百余品,皆人間未見之瑰寶,……皆中國積年積世之精華。”
1893年梁啟超也說過:
“往觀紐約博物院,所最令吾不能忘者,則內藏中國宮內器物最多是也。……其余雕玉物品、雕金物品、古近瓷器幾數百事,並庋壹龕,不遑枚舉。”
曾做過光緒皇帝的英語教師,並曾任駐英、意、比國公使的張德彜,於同治五年(1866年),作為中國第壹位赴歐旅遊團成員出國遊歷時所作《航海述奇》中,記述了1866年倫敦拍賣從圓明園掠奪去的東西。
1973年5月,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史樹青,隨代表團赴法國,到巴黎楓丹白露堡中國館參觀時,也目睹了“這裏收藏著法國侵略者當年從我國圓明園劫去的大量珍貴文物。……”
據不完全統計,當年被英法聯軍掠奪的文物大約有150萬件。如果加上黃金、白銀、綢緞、典籍圖書等各種奇珍異寶,其價值詳細的數目永遠不可能查出,但英法聯軍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是毋庸置疑的。圓明園這顆燦爛的東方明珠,慘遭侵略者的野蠻蹂躪,在文化上的損失是無可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