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符箓的問題

關於符箓的問題

符箓

亦稱“符字”、“墨箓”、“丹書”。道教法術壹。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稱。符指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的筆畫屈曲、似字非字、似圖非圖的符號、圖形;箓指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壹般也書寫於黃色紙、帛上。道教聲稱,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鎮魔,治病除災。

符箓術導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後漢書·方術傳》載:“河南有麹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又記:費長房向賣藥翁(被稱為壺公)學道,賣藥翁“為作壹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遂能醫療眾病,鞭笞百鬼,及驅使社公”。“後失其符,為眾鬼所殺。”

道教在長期傳習符箓術的過程中,創造了紛繁的符箓道法,造作了眾多的符書。所創符箓難以數計符箓樣式千奇百怪。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四類:

(壹)復文。多數由二個以上小字組合而成,少數由多道橫豎曲扭的筆畫組合成形。主要見於《太平經》。

(二)雲篆。據說是天神顯現的天書,實即模仿天空雲氣變幻形狀或古篆籀體而造作的符箓。主要見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三)靈符、寶符。由更為繁復的圈點線條構成的圖形。

(四)符圖。由天神形象與符文結為壹體的符箓。這類符箓也很多,在古墓葬發掘中,亦曾發現過這類符箓。

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廣泛。有用於為人治病者:或丹書符箓於紙,燒化後溶於水中,讓病人飲下;或將符箓緘封,令病人佩帶。有用於驅鬼鎮邪者:或佩帶身上,或貼於寢門上。 有用於救災止害者:或將符箓投河堤潰決處以止水患,或書符召將以解除旱災等。至於道士作齋醮法事,更離不開符箓,或書符於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將請神,令其殺鬼;或用符關照冥府,煉度亡魂。整個壇場內外,張貼、懸掛各式符箓。

符箓術的思想基礎是鬼神信仰,稱其有召神劾鬼、鎮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爾稱有“小驗”者,也並非其驅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別有原因。據推測,某些病本輕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箓,飲符水後,造成壹種鬼已驅去、病已脫身的心理態勢。這類似於醫學上的心理療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箓本身,而是符箓所引發的積極心理狀態,促使人體調動防禦機制克服了疾病。另壹種可能是氣功的作用。

如某些書符道士有很好的內煉工夫,書符時運氣於符上,以之治病,而產生壹定療效。現代氣功已經證明能治某些疾病,這種以符載氣治病的方法,或許對某些病人有效。道書所謂“符無正形,以氣而靈”,正是指此。

道教中符箓、雷法等與現代氣功外氣作用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