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中國北方古代遊牧民族,崛起於今天的內蒙古陰山腳下,他們披著長發。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是夏後氏的後裔,又稱春衛。唐瑜之上,有山榮、犟、肉粥,居北滿,隨牧而動。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統治中原北部的壹支強大的遊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驅逐出河套和河西走廊。匈奴在西漢初年強盛起來,多次入侵邊境,對西漢政權構成了強大的威脅,控制了西域。後來被漢武帝打敗,退守漠北,分裂為五部。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9年,霍去病將軍在漢軍和投降的匈奴包圍下,“封狼於胥山,禪定於古言,登上漢海(今貝加爾湖)”。
匈奴的起源
關於匈奴的起源,《山海經·北野經》說:狗戎與夏人同宗,皆出自黃帝。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夏後氏第壹後裔,名春衛。唐瑜之上,有善融、姚雲、周迅,居北方,隨草牧而動。”
但是,這種說法無從考證。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寫,主要是因為在匈奴傳說中,“匈奴王室出自桀之子春衛,與漢族同根。”
王國維在《鬼方堃藝官考》中系統地總結了匈奴名稱的演變。他認為不管是商朝的鬼方,雜牌軍,還是周朝,還是春秋時期的戎狄,還是戰國時期的胡,都是匈奴的。
另外,也有人把史書上看到的這些奇怪的民族都稱為匈奴,如鬼戎、夷曲、燕京、吳語、婁煩、大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