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論語·述而篇》選自《論語》第七章。孔子。
原文7·25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
註釋
(1)文:文獻、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會實踐方面的內容。
(3)忠:盡己之謂忠,對人盡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實之謂信。誠實的意思。
譯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項內容教授學生。
擴展資料: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壹,是首創語錄體。
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論語》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壹部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壹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壹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雖說是焚書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實是壹些方士及壹些書本),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
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壹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據《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餘家寢微。”
《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論語·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