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錢塘湖春行翻譯

錢塘湖春行翻譯

錢塘湖春行譯文

白話翻譯:

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

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

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壹條白沙堤。

原文:

《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擴展資料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範圍上寬廣的,它從“孤山”壹句生發出來;後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境,然後寫景;後面先寫景,然後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

“亂花”“淺草”壹聯,寫的雖也是壹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系: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遊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遊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壹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壹聯裏,透露出另壹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姹紫嫣紅開遍,湖上鏡臺裏即將出現濃妝艷抹的西施。

《錢塘湖春行》。翻譯。

《錢塘湖春行》。翻譯。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壹片。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

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

最愛的湖東美景百遊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壹條白沙堤。

註釋: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華。孤山:在西湖的裏、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壹,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裏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不久。

雲腳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壹片,看上去,浮雲很低,所以說“雲腳低”。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的時候。

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裏指低垂的雲。

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淺草:淺淺的青草。

才能:剛夠上。

沒:遮沒,蓋沒。

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行不足:百遊不厭。足,滿足。

陰:同“蔭”,指樹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壹條。

錢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譯

錢塘湖春行原文如下: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翻譯的意思是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壹條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的詩詞賞析。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壹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錢塘湖春行全詩翻譯

錢塘湖春行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譯文及註釋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壹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陽光溫暖的樹木上棲息,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泥在築巢。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註釋

1.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在西湖的裏、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2.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壹,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裏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剛剛。4.雲腳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壹片,看上去,浮雲很低,所以說“雲腳低”。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裏指低垂的雲。5.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6.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7.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8.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9.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10.淺草:淺綠色的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11.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12.行不足:百遊不厭。足,滿足。13.陰:同“蔭”,指樹蔭。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壹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壹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白堤全長1000米。

《錢塘湖春行》的翻譯和主題

翻譯: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壹片。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

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最愛的湖東美景百遊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壹條白沙堤。

主題:

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出自:《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壹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原文: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長慶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寶歷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

賞析: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壹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壹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全這首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這首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

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全這首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

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

如不說綠草如茵,而說“淺草才能沒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壹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壹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遊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錢塘湖春行翻譯和賞析

錢塘湖春行翻譯: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賞析:《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壹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錢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註釋

1、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裏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不久。

2、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3、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4、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5、淺草:淺淺的青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淺淺的青草剛夠沒過馬蹄。

6、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行不足:百遊不厭。足,滿足。

7、陰:同“蔭”,指樹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壹條。

《錢塘湖春行》創作背景

唐穆宗長慶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寶歷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

《錢塘湖春行》作者介紹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人,後遷下_。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參考文獻:

1、彭定求等.全唐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龔克昌等.白居易詩文選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

4、馬茂元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