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分封諸子到各地當藩王,寧王朱權和燕王朱棣壹個被封在大寧,壹個被封在北平,***同拱衛著明朝的北方邊境。靖難起兵,燕王朱棣拉寧王朱權入夥,承諾事成之後平方天下,但朱棣奪了天下卻並沒有兌現諾言,寧王最後下場如何呢?
在朱元璋諸子中,寧王朱權與燕王朱棣雖無緣儲位,但朱元璋並不厚此薄彼,四子朱棣封在北平,十七子朱權封在大寧,兩人***同拱衛明朝的北方邊境,在各自封國都有節制調遣兵馬的權力,在各藩王裏面,寧王和燕王是為數不多的手握重兵的藩王,即位之後的建文帝朱允炆自然對兩位重兵在握的藩王叔叔非常忌憚。
大寧驚變,寧王被迫與朱棣合作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歲的朱權被封為寧王,兩年後,朱權離京就藩大寧府,位於喜峰口外的大寧,是當時西北的壹個大鎮、重鎮,這裏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位置極為重要。朱元璋對這個兒子也是寄予厚望,寧王手下,擁有甲士八萬,戰車六千,在諸王中屬他最豪。寧王所屬的朵顏三衛騎兵以驍勇善戰著稱,寧王自己也是能文能武,多次會同諸王出征塞北。
面對手握重兵的藩王叔父,繼承帝位的建文帝深以為憂,所以即位沒多久,就與近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著手削藩,但是建文帝削藩操之過急,采取敲山震虎,先易後難的削藩策略,先撤周王、湘王等較弱的五個王,這恰恰給了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應變準備的時機。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傾君側的名義起兵靖難,壹個藩王要對抗整個王朝,顯然實力對比是懸殊的,這個時候朱棣想到了諸王之中力量最雄厚的十七弟寧王朱權,他對諸將說到:?我當年巡視塞上的時候,見大寧諸軍十分彪悍,我若得大寧,截斷遼東,采取邊騎作戰,則大事可成矣。?
燕王朱棣明確表示了要爭取寧王和他走在同壹陣線上,那邊建文朝廷也早就對寧王不放心,派人召寧王進京,朱權人未到,三護衛已被削,建文帝打草驚蛇,朱權最終選擇了在大寧觀望形勢。
同年九月,朱棣自劉家口抄小路直趨大寧,詐稱窮蹙來求救。朱權邀請四哥朱棣單騎入城,朱棣拉著寧王的手大哭,表示四哥起兵靖難乃萬不得已,求他代為起草奏章謝罪,朱棣在大寧住了數日,寧王都毫不相疑,熱情以待。殊不知此時燕軍早已在城外埋伏,朱棣在大寧數日早已?陰結三衛部長及諸戍卒?。至朱棣要離開大寧,寧王出城相送,埋伏城外的燕軍俱壹擁而上,殺死守將朱鑒,寧王朱權及王府上下俱被裹挾前往北平,至此,寧王所部兵力俱歸朱棣調遣,為了安撫失意郁悶的寧王,朱棣還表示:?事成,當中分天下。?
成祖即位,寧王明哲保身
所謂的?事成,當中分天下?不過是朱棣的壹句緩和之語,寧王也知話不能當真,待到燕軍打過長江,谷王穗和李景隆打開金川門投降,燕王朱棣入主南京紫禁城,在四年靖難之役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寧王朱權,想著皇帝四哥妳來當,可大寧府我是什麽都沒有了,我的兵給妳了,朵顏三護衛也被削了,我也沒什麽要求,就給我另外封壹塊地當我的王吧。
寧王想去南京附近的蘇州,朱棣不允,說蘇州屬於京畿之內。又想改封錢塘,同樣不允,給了建寧、重慶、東昌和荊州四個地方讓寧王自己挑。
永樂二年(1403年),寧王改封南昌,朱棣親自寫詩送行。不久,有人告發朱權利用巫術害人,查無實,此事便不了了之,朱棣也未加責備。但至此以後,朱權便?自是日韜晦,購精廬壹區,鼓琴讀書其間,終成祖世得無患?(據《明史》),朱權懂得明哲保身,韜晦隱逸,也算是個明白人矣。
著書立說,安度晚年
寧王朱權活的比較長,哥哥成祖駕崩後,侄兒仁宗皇帝待他也不錯。宣宗在位,寧王又有點耐不住了,議論宗室不應確定品級,藩王議國事有違祖制,惹得宣宗頗為生氣,朱權只得上書謝罪。晚年的朱權,整日與文人學士互相往來,寄托自己的遠大誌向,自號月瞿仙。朱權是壹個文學藝術修養很高的王爺,雖然年輕的時候英姿颯爽馳騁疆場,但晚年的寧王朱權,也不失為活出了另壹個精彩的自己。
寧王朱權壹生著述頗豐,他好茶飲,為此還專門寫了壹本叫《茶譜》的書來記錄他飲茶的心得體會。朱權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太和正音譜》,其中《太和正音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雜劇音譜。另外,朱權還是道教名家,著有道教專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朱權多才多藝,涉獵廣泛,其所著書文極為豐富,恕篇幅有限,無法壹壹列明。
朱權病逝於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享年71歲,歷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在太祖諸子中,寧王朱權已屬高壽。
遺憾的是,朱權死後壹百多年,他的後代第四代寧王朱宸濠不知道哪根筋抽了竟發動起了叛亂,結果被明代大儒王陽明輕松給收拾了,寧王這個藩王也就被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