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麒麟,昌黎棘城人也。
自雲漢大司馬增之後。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
麒麟幼而好學,美姿容,善騎射。恭宗監國,為東曹主書。
高宗即位,賜爵魯陽男,加伏波將軍。父亡,在喪有禮,邦族稱之。
後參征南慕容白曜軍事,進攻升城,師人多傷。及城潰,白曜將坑之,麒麟諫曰:「今始踐偽境,方圖進取,宜寬威厚惠,以示賊人,此韓信降範陽之計。
勍敵在前,而便坑其眾,恐自此以東,將人各為守,攻之難克。日久師老,外民乘之,以生變故,則三齊未易圖也。
」白曜從之,皆令復業,齊人大悅。後白曜表麒麟為冠軍將軍,與房法壽對為冀州刺史。
白曜攻東陽,麒麟上義租六十萬斛,並攻戰器械,於是軍資無乏。及白曜被誅,麒麟亦征還,停滯多年。
高祖時,拜給事黃門侍郎,乘傳招慰徐兗叛民,歸順者四千余家。 尋除冠軍將軍、齊州刺史,假魏昌侯。
麒麟在官,寡於刑罰。從事劉普慶說麒麟曰:「明公仗節方夏,而無所斬戮,何以示威?」麒麟曰:「刑罰所以止惡,蓋不得已而用之。
今民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須斬斷以立威名,當以卿應之。」普慶慚懼而退。
麒麟以新附之人,未階臺宦,士人沈抑,乃表曰:「齊土自屬偽方,歷載久遠。舊州府僚,動有數百。
自皇威開被,並職從省,守宰闕任,不聽土人監督。竊惟新人未階朝宦,州郡局任甚少,沈塞者多,願言冠冕,輕為去就。
愚謂守宰有闕,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員,廣延賢哲。則華族蒙榮,良才獲敘,懷德安土,庶或在茲。
」朝議從之。 太和十壹年,京都大饑,麒麟表陳時務曰: 古先哲王經國立治,積儲九稔,謂之太平。
故躬籍千畝,以勵百姓,用能衣食滋茂,禮教興行。逮於中代,亦崇斯業,入粟者與斬敵同爵,力田者與孝悌均賞,實百王之常軌,為治之所先。
今京師民庶,不田者多,遊食之口,三分居二。蓋壹夫不耕,或受其饑,況於今者,動以萬計。
故頃年山東遭水,而民有餒終;今秋京都遇旱,谷價踴貴。實由農人不勸,素無儲積故也。
伏惟陛下,天縱欽明,道高三、五,昧旦憂勤,思恤民弊,雖帝虞壹日萬幾,周文昃不暇食,蔑以為喻。上垂覆載之澤,下有凍餒之人;皆由有司不為明制,長吏不恤其本。
自承平日久,豐穰積年,競相矜誇,遂成侈俗。車服第宅,奢僭無限;喪葬婚娶,為費實多。
貴富之家,童妾衤玄服;工商之族,玉食錦衣。農夫饣甫糟糠,蠶婦乏短褐。
故令耕者日少,田有荒蕪。谷帛罄於府庫,寶貨盈於市裏;衣食匱於室,麗服溢於路。
饑寒之本,實在於斯。愚謂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斷;吉兇之禮,備為格式;令貴賤有別,民歸樸素。
制天下男女,計口受田。宰司四時巡行,臺使歲壹按檢;勤相勸課,嚴加賞罰;數年之中,必有盈贍,雖遇災兇,免於流亡矣。
往年校比戶貫,租賦輕少。臣所統齊州,租粟才可給俸,略無入倉。
雖於民為利,而不可長久。脫有戎役,或遭天災,恐供給之方,無所取濟。
可減絹布,增益谷租,年豐多積,歲儉出賑。所謂私民之谷,寄積於官;官有宿積, *** 無荒年矣。
十二年春,卒於官,年五十六。遺敕其子,殯以素棺,事從儉約。
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於坐傍。臨終之日,唯有俸絹數十匹,其清貧如此。
贈散騎常侍、安東將軍、燕郡公,謚曰康。 韓麒麟傳翻譯 韓麒麟,昌黎棘城人,自稱是漢代大司馬韓增後人。
父親韓瑚,任秀容、平原二郡太守。韓麒麟幼小時即好學,風度修美、善於騎射。
恭宗登基,命他為東曹主書。高宗即位,賜爵魯陽男,加授伏波將軍。
父亡故,韓麒麟服喪禮節周全,家族中人很稱贊他。 後來參加慕容白曜征伐南方的軍事行動,進攻升城,部隊多有傷亡。
等到城被攻破,白曜準備把敵人都埋掉,韓麒麟勸道:“今天剛到敵人境內,要圖進取,我們應該寬威厚惠,以昭示敵人,這是當年韓信降服範陽的計謀。而今勁敵在前,而我們便坑殺敵兵,我擔心從此東進,會讓敵人各各死守,攻打難以克服。
天長日久,我軍疲怠,別郡之民乘機反逆,生出變故,則三齊之地就變得難以圖謀了。”慕容白曜聽從了他的意見。
讓這些被俘士卒恢復舊業,齊地百姓大為高興。後來白曜上表奏請韓麒麟為冠軍將軍,與房法壽相對而為冀州刺史。
慕容白曜攻打東陽,韓麒麟獻上義租六十萬斛,加上攻戰的器械,於是白曜所需的軍資不再缺乏。等到慕容白曜被殺,韓麒麟也被征召還歸,停職多年。
高祖時,朝廷拜他為黃門侍郎,乘車招慰徐、兗,背叛的百姓歸順朝廷的達四千多家。 不久又除任冠軍將軍、齊州刺史、假魏昌侯。
韓麒麟在任上,很少動用刑罰,從事劉普慶勸韓麒麟說:“明公妳治守壹方,卻無所斬戮,您憑什麽來顯示皇威?”韓麒麟說:“刑罰是用來制止邪惡的,是不得已而用的東西。現在百姓不犯法,為什麽要開殺戒?如真的要殺人才能確立威名,妳恐怕應是首當其沖的了。”
劉普慶十分慚愧地退下去了。韓麒麟以剛剛歸附的人,不能到官府任職,士人消沈抑郁,於是上表說:“齊地歸敵人所有,經歷了漫長的時期,舊的州府僚佐,動輒數百人。
自從皇威披照,並職從省,守宰長官缺少,但又不讓土人充任。臣考慮朝廷現在新征之人沒有正式進入仕途,州郡衙內官員很少,而沈塞的多,願言冠冕,。
2. 《鮑君》的閱讀答案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2分):
鮑君
(溫州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附答案和翻譯)
昔有人設罝以捕獐,得而未覺。有行人竊取之,猶念不仁,乃以鮑魚置罝中而去。本主來,於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於是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後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謂有神。積七八年,鮑魚主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說。乃曰:“此是我鮑魚,何神之有?”於是乃息。
(補充註釋: 罝:泛指捕鳥獸的網.)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1)不敢持歸---- (2)問其故---- (3)怪之以為神----
2.找出與例句只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壹項( )(3分)
例句: 有行人竊取之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C.錄畢,走送之 D.輟耕之壟上
3.翻譯句子。(3分)
此是我鮑魚,何神之有?
--------------------------------------------------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附答案:
1.(1)拿著 (2)原因 (3)以……為怪或對……感到奇怪
2.C
3.這是我的鮑魚,哪裏有什麽神啊?
4.要主動探究事理;要敢於質疑等.(言之成理即可)
附錄翻譯:
從前有個人(在田野裏)設網用來捕捉獐子,(壹次)抓了壹頭獐子而(本主)卻沒發覺。有壹個過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他想想這樣做不仁,於是就用鮑魚放在網裏離開了。本主來後,在網中得到了鮑魚,感到(很)奇怪,認為這是神,不敢拿回家。於是(人們)造屋建祠廟,稱為"鮑君"神。後來有很多來祭拜的人,偶爾有生病的人來(求鮑神後)癥愈的,就稱真的有神靈。七八年後,放鮑魚的人經過祠廟,問他們原因,人們詳細地告訴了他。這人就說:"這是我的鮑魚,哪裏有什麽神啊?"從此人們才停止敬奉"鮑君"。
3. 王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也先侵犯京師,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眾人不敢前去,王復請求出行。於是升遷為右通政,代理禮部侍郎,與中書舍人趙榮偕同前往。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返回後仍擔任通政事務,再升遷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裏奔赴作戰不恰當,並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
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功,應不許可。”於是停止。
毛裏孩侵擾邊境,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西的邊疆守備。從延綏到甘肅,觀察地勢,進言說:“延綏東起黃河岸邊,西至定邊營,縈繞二千多裏。險要關口全在內地,而境外並無屏障,只憑墩堡來防守。軍隊反而駐紮在裏面,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敵人壹旦入境,官軍還沒有行動,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相隔五百多裏,烽火不能連接,寇賊到了,老百姓還不知道。請遷移府谷、響水等十九個堡壘,置於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而從安邊營至慶陽,從定邊營至環州,每二十裏築墩臺壹個,***計三十四個。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以求聲息相聞,易於防守抵禦。”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築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許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軍的,請求發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現在不應該創立這個制度。”於是只是命令建塔,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皇帝於是傳旨,命令他辭官歸鄉。死後,被贈予太子太保,謐號莊簡。
4. 黃伯思文言文閱讀答案自幼聰穎,日誦書千余言,復述無遺誤。少時習作詩詞,文采甚麗。青年入太學,成績屢占上遊。元符三年(1100)中進士,授職磁州(今河北磁縣)司戶參軍。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蘇南通)司戶、河南府戶曹參軍。任滿,留守鄧洵辟為右軍巡院,崇寧元年(1102),調任祥定九域圖誌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不久,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以修書恩,後又擢升為秘書省校書郎,累遷秘書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個人成就
黃伯思著《東觀余論》二卷
黃伯思學問淹通,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蔔筮之說,無不精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善篆、隸、正、行、章、草、飛白,皆精妙,亦能詩畫。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著有《法帖刊誤》2卷,此書糾正了《淳化閣帖》不少錯誤。又著有《東觀餘論》,另有《博古圖說》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組合家具圖冊《燕幾圖》也是黃伯思所著。
黃伯思,字長睿,其遠祖自光州固始徙閩,為邵武人。祖履,資政殿大學士。父應求,饒州司錄。伯思體弱,如不勝衣,風韻灑落,飄飄有淩雲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誦書千余言。每聽履講經史,退與他兒言,無遺誤者。嘗夢孔雀集於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以履任為假承務郎。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遊。履將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辭,履益奇之。元符三年,進士高等,調磁州司法參軍,久不任,改通州司戶。丁內艱,服除,除河南府戶曹參軍,治劇不勞而辦。秩滿,留守鄧洵武辟知右軍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作《刊誤》二卷。由是篆、隸、正、行、草、章草、飛白皆至妙絕,得其尺牘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詳定《九域圖誌》所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改京秩。尋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以修書恩,升朝列,擢秘書省校書郎。未幾,遷秘書郎。縱觀冊府藏書,至忘寢食,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蔔筮之說無不精詣。凡詔講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贗,以素學與聞,議論發明居多,館閣諸公自以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艱,宿抱羸瘵,因喪尤甚。服除,復舊職。
伯思頗好道家,自號雲林子,別字霄賓。及至京,夢人告曰:"子非久人間,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覺而書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學問慕揚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騷》壹卷。
二子:詔,右宣教郎、荊湖南路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訁乃,右從事郎、福州懷安尉,裒伯思平日議論題跋為《東觀余論》三卷。
望采納。
5. 反裘負芻閱讀答案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①而負芻②。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裏盡而毛無所恃耶?”
譯文
魏國國君文侯出門遊歷,看見壹個路人將裘皮衣服翻過來穿然後背柴火。文侯說:“為什麽將裘皮衣服翻過來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說:“我愛惜它的毛。”文侯說:“妳不知道裏皮磨壞了,那麽毛就沒地方附著了嗎?”
註釋
①裘:皮衣。②芻:柴火。
閱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反裘而負芻 (2)胡為反裘而負芻
(3)若不知其裏盡
2.翻譯
若不知其裏盡而毛無所恃耶?
3.出自這個故事的壹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
1.(1)背 (2)為什麽 (3)妳 2.略
3.皮之不存,毛將焉
6. 陳仲舉禮賢文言文閱讀答案原文: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誌。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陳仲舉的言談是讀書人的榜樣,行為是世間的規範。
他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誌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時,壹到任,就打聽徐孺子在哪兒,想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告說:“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說:“周武王得到天下後,墊席都沒坐暖,先去賢人商容的住處去表示敬意,我禮敬賢人,不先進官屬,有什麽不可以的呢?”
陳仲舉是積極投身於民間低層去禮賢的人 這是陳太守的不等閑處
7. 黃琬巧對文言文答案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後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註釋①建和:漢桓帝年號。建和元年為公元147年。②京師不見:京城裏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況。
文化常識“太後”及其他。自從秦朝起,天子稱“皇帝”,皇帝的妻子稱“皇後”。“太後”(或皇太後)指皇帝的母親(周朝諸侯王的母親也稱“太後”),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後”,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醫生叫“太醫”,皇帝的老師叫“太師”,皇帝的祖廟叫“太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詔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②即以其言應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壹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
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後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1、黃琬巧對
1. ①皇帝命令;②認為與眾不同2①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後的詢問但又不知怎樣說清; ②就按照黃琬說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彎月。
8. 汪應蛟 閱讀答案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20分)
汪應蛟,字潛夫,婺源人。萬歷二年進士。累遷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陳礦使王虎貪恣狀,不報。朝鮮再用兵,移應蛟天津。朝鮮事寧,移撫保定。歲旱蝗,振恤甚力。已,極言畿民困敝,請盡罷礦稅。會奸人柳勝秋等妄言括畿輔稅可得銀十有三萬,應蛟三疏力爭,然僅得減半而已。三十年春,帝命停礦稅,俄中止。應蛟復力爭,不納。
應蛟在天津,見葛沽、白塘諸田盡為汙萊,詢之土人,鹹言斥鹵不可耕。應蛟念地無水則堿,得水則潤,若營作水田,當必有利。乃募民墾田五千畝,為水田者十之四,畝收至四五石,田利大興。及移保定,乃上疏曰:“天津屯兵四千,費餉六萬。俱斂諸民間。留兵 *** 告病,恤民則軍不給,計惟屯田可以足食。今荒土連封,蒿萊彌望,若開渠置堰,規以為田,可七千頃,頃得谷三百石。近鎮年例,可以兼資,非獨天津之餉足取給也。”因條畫墾田丁夫及稅額多寡以請,得旨允行。
已,請廣興水利。略言:“臣境內諸川,易水可以溉金臺,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國。漳水來自鄴下,西門豹嘗用之,瀛海當諸河下流,視江南澤國不異。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鹹得引以溉田。請通渠築防,量發軍夫,壹準南方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數萬頃,歲益谷千萬石,畿民從此饒給,無早潦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於南,取糴於北。”工部尚書楊壹魁亟稱其議,帝亦報許,後卒不能行。
光宗立,起南京戶部尚書,天啟元年改北部。東西方用兵,驟加賦數百萬。應蛟在道,馳疏言:“漢高帝稱蕭何之功曰:‘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吾不如蕭何。’夫給饋餉而先以撫百姓,故能興漢滅楚,如運諸掌也。今國家多難,經費不支,勢不得緩催科,然弗愛養民力,而徒竭其脂膏,財殫氓窮,變亂必起,安得不預為計?”因列上愛養十八事,帝嘉納焉。
應蛟為人,亮直有守,視國如家。謹出納,杜虛耗,國計賴之。卒於家。
(節選自《明史?汪應蛟傳》)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3分)
A.歲旱蝗,振恤甚力力:力量
B.若營作水田,當必有利營:開發
C.視江南澤國不異視:比較
D.漢高帝稱蕭何之功稱:贊賞
1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汪應蛟視國如家、勤政愛民品質的壹組是( )(3分)
①極言畿民困散,請盡罷礦稅②近鎮年例,可以兼資
③視江南澤國不異④畿民從此饒給,無旱潦之患
⑤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⑥因列上愛養十八事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 )(3分)
A.汪應蛟在保定時不僅賑濟災民,還請求朝廷免除礦稅,雖經多次據理力爭,最終也沒有實行。
B.汪應蛟招募民眾,大力開發荒地,改造鹽堿地,既解決了軍餉的問題,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C.汪應蛟建議充分利用當地的水資源,興修水利,保證京城地區糧食自給,減少對漕運的依賴。
D.汪應蛟擔任戶部尚書後,更是從愛撫百姓出發,主張不能竭盡民力,否則會引起社會的混亂。
1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1分)
(1)因條畫墾田丁夫及稅額多寡以請,得旨允行。(4分)
(2)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鹹得引以溉田。(4分)
(3)財殫氓窮,變亂必起,安得不預為計?(3分)
參考答案:
14.A(力:得力)
15.C(③是汪應蛟對當地水源豐富的評價;⑤是汪應蛟引用的漢高祖劉邦對蕭何的評價。)
16.A(“最終也沒有實行”錯,“然僅得減半而已”說明得到部分實行。)
17.(1)於是籌劃所需開墾荒田的壯丁數量以及可以充抵稅額的多少上報請示朝廷,得到旨意同意實施。(條畫、請、允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其余的象山中的泉水,地下的井水,到處都有,都能夠利用來灌溉耕地。(所在、鹹各1分,句意通順1分)
(3)財產盡了百姓窮了,事變混亂壹定會發生,怎麽能不預先考慮?(殫、安各1分,句意通順1分)
9. 文言文閱讀答案郭侃4.B 註意抓住句中表示時間(丁巳正月)、地點(兀裏兒城)、人物(郭侃及海牙算灘)的關鍵詞,理清句中主要事件(郭侃伏兵殺敵,海牙算灘投降)。 5.D 此指元代的壹種官職,俗稱“萬夫之長”,而非“萬戶侯”。 6.B “最終抵達天房,逼降住石”不正確;根據原文,住石先是詐降,後被打敗,並無“逼降”之說。 7.(1)城被攻破,合裏法算灘上船,看見河中有浮橋阻攔,於是把自己捆綁起來到(郭侃)軍營門前投降。 (語意通順2分;“破”含被動意味,“被攻破”,1分;“扼”意為“阻攔”,1分;“詣”意為“往、到”,1分。) (2)內無錢糧,外無援兵,築城包圍他們,坐等他們困乏,很快就可以捉拿。(語意通順2分;“資糧”意 為“錢糧”,1分;“環”意為“包圍”,1分;“計日”,數著日子,意為“很快”,1分。)
參考譯文
郭侃,字仲和,年幼時受丞相史天澤器重,留在自己家中接受教育。二十歲即任百戶,勇猛而有謀略。壬辰年(元太宗四年,1232),金將伯撒再度攻取衛州,郭侃奮力抵抗,在新衛州破金軍四萬。渡過黃河,襲擊金朝皇帝,行至歸德, 在閼伯臺大敗金軍,隨即跟從速不臺攻打汴京西門,金元帥崔立降,憑借軍功被授予總把之職。丙辰年(元憲宗六年,1256),元朝大軍抵達乞都蔔。乞都蔔城築在擔寒山上,必須用懸梯上下,用精兵悍卒把守,(郭侃)於是修築夾城圍攻,還是不能攻下。郭侃架起大炮轟擊,守將火者納失兒開門投降。丁巳年(憲宗七年,1257)正月,進至兀裏兒城,埋伏軍隊,下令聽到鑼聲就發起進攻。敵兵果真到來,伏兵出動,殺盡了敵兵,海牙算灘投降。算灘,就是漢語的“王”。郭侃進軍到乞石迷部,忽裏算灘投降。又西至報答國。報答是西域大國,土地方圓八千裏,父子相傳四十二代,擁有幾十萬精兵。郭侃大軍到來,打敗報答國七萬軍隊,屠其西城,又攻破東城。東城宮殿,都是用檀香木建成的,元軍點火焚燒,香氣在百裏外都可以聞見。東西兩城間有大河,郭侃預先建造浮橋以防敵軍逃跑。城被攻破,合裏法算灘上船,看見河中有浮橋阻攔,於是把自己捆綁起來到(郭侃)軍營門前投降。他手下的將領紂答兒逃走,郭侃領軍追擊他,到了晚上,各支軍隊想要駐紮休息,郭侃不允許,又行軍十多裏才停下。晚上下起了暴雨,先前所要駐紮的地方積水好幾尺深。第二天,俘獲了紂答兒,處死了他,攻克三百余城。
又向西行進三千裏,到達天房,天房將軍住石送來書信請求投降,身邊的人都把住石的請降當做是真的,輕視他們不作防備。郭侃說:“輕敵的人定會滅亡,軍事機謀多有欺騙,如果中了他的計,沒有比這更恥辱了。”於是嚴加防備來等待。住石果真半路截擊我軍,郭侃與他大戰,大敗敵軍,巴兒算灘投降,攻下壹百八十五座城。西域平定。郭侃至釣魚山報捷,恰逢憲宗駕崩,於是他回到鄧州,開墾屯田,設立防禦工事。
元世祖即位,郭侃上疏提出建立國號、修築都城、設立省臺、興辦學校等二十五件事,後來朝廷都按照他的策略施行。中統三年(1262)二月,徐州總管李杲哥起兵反叛。史天澤薦舉郭侃(去平定),世祖詢問作戰方略,(郭侃)說:“群盜暗中反叛,猶如籠中的老虎。內無錢糧,外無援兵,築城包圍他們,坐等他們困乏,數著日子就可以捉拿。”皇帝認為他說得對,賜給尚衣弓箭。郭侃奔赴徐州,斬殺李杲哥。朝廷賜給他金符,任命他為徐、邳二州總管。
至元二年(1265),有人提出應當解除史天澤的兵權,史天澤於是被調任為別官,郭侃也調任滕州同知。七年,改任白馬縣令,僧人臧羅漢與彰德趙當驢反叛,郭侃又平定了他們。皇帝認為郭侃熟習軍務,提升他為萬戶。江南平定後,調任為寧海知州,壹年後去世。郭侃行軍有紀律,野餐露宿,即使遇到風雨也不進入民舍。所到之處興辦學校督促農業,官吏和百姓都敬畏服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