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二十五年(約公元前11世紀),周軍進攻鬼方(今陜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壹次作戰。
鬼方是古代北方遊牧族之壹,經常侵擾中原地區。周初,武王滅商後曾將其放逐至涇、洛(今陜西涇河、洛河)以北,令其按時入貢。後因周軍鎮壓東方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亂,進攻東部的準夷等而放松了對西北方的控制,鬼方部落乘機從岐周(今陜西岐山)以西和隴(今陜西幹陽、隴縣)之間,經常對西周西北邊境侵擾,威脅周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西)。二十五年,為了消除邊患,周康王命盂率領大軍進攻鬼方。鬼方亦調兵迎戰。經兩次大規模作戰,周軍斬殺鬼方4800多人,俘獲其4名首領及以下1.3萬多人,還繳獲了很多車馬和大量牛羊。周軍將鬼方又驅逐至遠離鎬京的汫隴和岐周以西。周西北邊境暫安。
鬼方,我國古代主要的北方遊牧群體,早在史前時期就生活在中國北方草原的印歐族群,即是堯舜以前居於北野的山戎、獫狁和熏粥統壹後之舊部,周時復稱獫狁、嚴允,秦漢為匈奴。筆者認為:他們是於6000年前從烏拉爾山遷到中國北方,並於公元4-5世紀部分回遷歐洲,屬芬蘭-烏戈爾語系的印歐人種,同後來從北伊朗遷到中亞和河西地區的斯潘塞族群(中國史書所載的塞種人)沒有血緣關系。但他們並非最早遷來的烏拉爾人種,早在烏戈爾的語言形成之前(1-3萬年前),已經有很多部族從烏拉爾山來到了中國北方和北亞(如吠夷、龍方等戎人),但是最終被操烏戈爾語的後來者統壹和強大起來,就是見於中國史書上的熏粥、獫狁或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