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吸引文言文

吸引文言文

1. 文言文中吸引人的目光怎麽說

見之不忘,思之如寐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洛神賦中描寫甄宓的詩詞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象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2. 在古代文言文中〝引〞有幾種意思

引:動詞義:1、會意字。

從弓從丨。丨表示箭。

箭在弦上,即將射發。本義:拉開弓。

引,開弓也。——《說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孟子》引弓而射。——《淮南子·說林訓》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

——《戰國策·楚策》長城以後,引弓之國,受命單於。——《史記·匈奴列傳》丁壯者,引弦而戰。

——《淮南子·人間訓》柄鐵折疊環復……引之長丈許。——明·魏禧《大鐵椎傳》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滿(拉弓至滿)等。

2、拉;牽挽。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

嬰兒啼。——《呂氏春秋·察今》左右欲引相如去。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說新語·方正》又如:引日(拉轉日輪);引手(拉回手);引曳(牽拉)等。

3、延長;延續。子子孫孫,忽替引之。

——《詩·小雅·楚茨》又如:引日(拖延時日);引年(延長年壽);引時(遷延時日)等。4、伸著。

引首顧曰。——馬中錫《中山狼傳》使者持刀趨前,濟引頸待之。

——《新唐書·卓行傳·甄濟》又如:引首(伸長頭頸,擡起頭。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頸(伸長頸項);引臂(伸臂)等。

5、牽連;攀供。果引張勝。

——《漢書·李廣蘇建傳》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連捕)等。6、引導。

引之表儀。——《左傳·文公六年》(13) 又如:引轉(扭轉;轉回);引風吹火(引風助火勢。

喻指煽風點火;加重事態);引商刻羽(指講究聲律、造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等。7、帶領。

復夜引兵。——《資治通鑒·唐紀》又如:引奏(向帝王稟告、上書);引領(帶領);引線(告密、引路捕人者)等。

8、引決、自盡。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

——《文選·潘嶽·寡婦賦》又如:引決(自殺);引訣(引決);引藥(服毒自殺)等。9、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諸葛亮《出師表》引入上諭中。——清·梁啟超《譚嗣同傳》又如:引喻失義(援引例證以明理而失去大義);引經據古(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等。

10、薦舉。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又如:引援(推舉;引薦);引預(引薦;使之參與)等。11、招致。

必親引問。——《資治通鑒·唐紀》又如:引納(招致接納);引惹(招惹)等。

12、執持。如:引杖(持杖);引杯(舉杯。

指喝酒) 等。13、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

——《戰國策·燕策》引次江北。——《資治通鑒》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卻,逃走) 等。

14、選用。如:引賢(選用賢才) 等。

15、吸引。引入黃婆洞。

——《廣東軍務記》又如:引類呼朋(呼引同類);引狗入寨(比喻主動把敵人或壞人引進來);引流(導引水流) 等。16、辭職。

如:引老(告老。年老辭官);引去(離去;退去) 等。

17、舉起;豎起。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戰國策·燕策》又如:引耳(豎著耳朵);引飲(舉杯而飲) 等。18、承認。

權引咎責躬。——《三國誌·吳誌》又如:引伏(服罪);引過(承認過失);引罪(承認罪過) 等。

19、延請。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記·魏公子列傳》20、取過來;拿出。引佩刀。

——《漢書·李廣蘇建傳》引壺觴。——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名詞義:1、引車前行的皮帶。

縣縣常以結引馳外為務。——《荀子·王霸》。

註:“引,讀為靷。靷,引軸之物。”

屬引。——《儀禮·既夕禮》。

註:“引,所以引柩車,在軸遁曰紼。” 執引者三百人。

——《周禮·大司徒》2、卷首語;序言。恭疏短引。

——唐·王勃《滕王閣序》又如:小引3、樂曲體裁之壹,有序奏之意。故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

——馬融《長笛賦》又如:引辭(宋元戲曲演唱時第壹支曲子的泛稱,用以引起劇情)等。4、指商人運銷貨物的憑證。

令客人赴官請引,自於茶園買茶……——《宣和遺事》又如:引行公店(鹽商聯合經營的機構);鹽引;茶引等。5、通行執照。

央李員外衙門上下打點使用了錢,見了大嚴,給引還鄉。——《警世通言》形容詞義:1、長久。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江水》量詞義:1、長度單位。

古代以十丈為壹引。今為市引的簡稱。

1公裏=30引 總結如下:1、拉弓;開弓。2、延長;延續。

3、伸著(頸項)。4、申,表達。

5、牽引;拉。6、系於車軸而引車前行的皮帶。

7、指牽引柩車的繩索。後因稱出殯為發引。

8、株連;攀供。9、引導;帶領;疏導。

10、征引;援引。11、薦舉。

12、抽取;執持;取用。13、收納,引進。

14、招致。15、逗引;誘引;吸引。

16、收斂;退避。17、正,劃定。

18、爭。19、承當;自承。

20、引決,自盡。21、傳喚罪人。

22、量詞。長度單位。

古以十丈為壹引。23、量詞。

重量單位。宋以後鹽或茶運銷時以“引”為計量單位,每引規定的斤數,不同時期和地區各不相同。

24、樂曲體裁名,有序奏之意。25、泛指吟唱。

26、文體名。唐以後始有此體,大略如序。

3. 引字的古文意思以及例句

引 古代術語。

見載於清施定庵《弈理指歸圖·凡例》。大致有兩種含義:(1)指引回被敵方切斷的棋子。

近人徐去疾《圍棋入門》:“自遠應援圍中之子,使其乘機得出曰‘引’。”或相當於現代的“渡”。

(2)即“退”。徐潤周《圍棋術語圖說》:“引,也是引回之意。”

引 yǐn (1) (會意。從弓丨。

(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將射發。

本義:拉開弓) (2) 同本義 [draw a bow] 引,開弓也。――《說文》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說林訓》 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

――《戰國策·楚策》 長城以後,引弓之國,受命單於。――《史記·匈奴列傳》 丁壯者,引弦而戰。

――《淮南子·人間訓》 柄鐵折疊環復…引之長丈許。――明·魏禧《大鐵椎傳》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滿(拉弓至滿) (4) 拉,牽挽 [draw] 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

嬰兒啼。――《呂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引車避匿。 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說新語·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轉日輪);引手(拉回手);引曳(牽拉) (6) 延長;延續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孫孫,忽替引之。

――《詩·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時日);引年(延長年壽);引時(遷延時日) (8) 伸著 [stretch] 引首顧曰。――馬中錫《中山狼傳》 使者持刀趨前,濟引頸待之。

――《新唐書·卓行傳·甄濟》 (9) 又如:引首(伸長頭頸,擡起頭。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頸(伸長頸項);引臂(伸臂) (10) 牽連;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張勝。

――《漢書·李廣蘇建傳》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連捕) (12) 引導 [guide] 引之表儀。――《左傳·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轉(扭轉;轉回);引風吹火(引風助火勢。

喻指煽風點火,加重事態);引商刻羽(指講究聲律、造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 (14) 帶領 [lead] 復夜引兵。――《資治通鑒·唐紀》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稟告、上書);引領(帶領);引線(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決、自盡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

――《文選·潘嶽·寡婦賦》 (17) 又如:引決(自殺);引訣(引決);引藥(服毒自殺)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引入上諭中。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19) 又如:引喻失義(援引例證以明理而失去大義);引經據古(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20) 薦舉 [remend] 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21) 又如:引援(推舉;引薦);引預(引薦,使之參與) (22) 招致 [incur] 必親引問。

――《資治通鑒·唐紀》 (23) 又如:引納(招致接納);引惹(招惹) (24) 執持 [hold]。如:引杖(持杖);引杯(舉杯。

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戰國策·燕策》 引次江北。

――《資治通鑒》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卻,逃走) (27) 選用 [elect]。如:引賢(選用賢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黃婆洞。

――《廣東軍務記》 (29) 又如:引類呼朋(呼引同類);引狗入寨(比喻主動把敵人或壞人引進來);引流(導引水流) (30) 辭職 [resign]。如:引老(告老。

年老辭官);引去(離去;退去) (31) 舉起;豎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戰國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豎著耳朵);引飲(舉杯而飲) (33) 承認 [recognize] 權引咎責躬。

――《三國誌·吳誌》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過(承認過失);引罪(承認罪過) (35) 延請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記·魏公子列傳》 (36) 取過來,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

――《漢書·李廣蘇建傳》 引壺觴。――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4. “引”字在古文中的全部意思

(1)(會意。

從弓丨。(丨表示箭。

箭在弦上,即將射發。本義:拉開弓)(2)同本義[draw a bow]引,開弓也。

――東漢·許慎《說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引弓而射。

――《淮南子·說林訓》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戰國策·楚策》長城以後,引弓之國,受命單於。

――《史記·匈奴列傳》丁壯者,引弦而戰。――《淮南子·人間訓》柄鐵折疊環復…引之長丈許。

――明·魏禧《大鐵椎傳》(3)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滿(拉弓至滿)。(4)拉,牽挽 [draw]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

嬰兒啼。――《呂氏春秋·察今》引相如去。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引車避匿。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引之)。(拉,這裏時表示友好的動作)。

――《世說新語·方正》(5)又如:引日(拉轉日輪);引手(拉回手);引曳(牽拉)。(6)延長;延續 [lengthen;continue]子子孫孫,忽替引之。

――《詩·小雅·楚茨》(7)又如:引日(拖延時日);引年(延長年壽);引時(遷延時日)。(8)伸著 [stretch]引首顧曰。

――馬中錫《中山狼傳》使者持刀趨前,濟引頸待之。――《新唐書·卓行傳·甄濟》(9)又如:引首(伸長頭頸,擡起頭。

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頸(伸長頸項);引臂(伸臂)(10)牽連;攀供 [involve in]果引張勝。――《漢書·李廣蘇建傳》(11)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連捕)(12)引導 [guide]引之表儀。

――《左傳·文公六年》(13)又如:引轉(扭轉;轉回);引風吹火(引風助火勢。喻指煽風點火,加重事態);引商刻羽(指講究聲律、造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14)帶領 [lead]復夜引兵。

――《資治通鑒·唐紀》(15)又如:引奏(向帝王稟告、上書);引領(帶領);引線(告密、引路捕人者)(16)引決、自盡 [suicide]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選·潘嶽·寡婦賦》(17)又如:引決(自殺);引訣(引決);引藥(服毒自殺)(18)援引 [cite]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諸葛亮《出師表》引入上諭中。――清·梁啟超《譚嗣同傳》(19)又如:引喻失義(援引例證以明理而失去大義);引經據古(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20)薦舉 [remend]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21)又如:引援(推舉;引薦);引預(引薦,使之參與)(22)招致 [incur]必親引問。――《資治通鑒·唐紀》(23)又如:引納(招致接納);引惹(招惹)(24)執持[hold]。

如:引杖(持杖);引杯(舉杯。指喝酒)(25)退避[retreat]自引而起。

――《戰國策·燕策》引次江北。――《資治通鑒》(26)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卻,逃走)(27)選用 [elect]。

如:引賢(選用賢才)(28)吸引 [attract]引入黃婆洞。――《廣東軍務記》(29)又如:引類呼朋(呼引同類);引狗入寨(比喻主動把敵人或壞人引進來);引流(導引水流)(30)辭職 [resign]。

如:引老(告老。年老辭官);引去(離去;退去)(31)舉起;豎起 [lift]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戰國策·燕策》(32)又如:引耳(豎著耳朵);引飲(舉杯而飲)(33)承認 [recognize]權引咎責躬。――《三國誌·吳誌》(34)又如:引伏(服罪);引過(承認過失);引罪(承認罪過)(35)延請 [send for]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記·魏公子列傳》(36)取過來,拿出 [take;get;get sth.out]引佩刀。――《漢書·李廣蘇建傳》引壺觴。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