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
又名丁禹生、丁雨生、丁持靜。
1823年7月8日生於廣東省豐順 縣湯坑鄉。
除任政在外,未顯貴時及晚年常住揭陽。
貢生出身。
清 鹹豐九年(1859)任江西萬安知縣,翌年任吉安府邑廬陵縣令。
不 久入曾國藩幕府。
同治二年(1863)被李鴻章從廣東調到上海後, 介紹容閎赴美國購買機器,籌辦軍事工廠。
後授蘇淞太兵備道,協 辦洋務。
旋升兩淮鹽運使、蘇淞布政使、七年任江蘇巡撫,光緒元 年任福建巡撫,兼督船政。
二年,曾到過臺灣,促進臺灣的經濟、交 通和文化的發展。
六年會辦南洋海防,節度水師;並任兼理各國事 務大臣。
八年因病卒於揭陽。
任江蘇布政使時,首創輪船航運事業;在辦理天津教案時,主 張自強和抵禦外侮。
在閩任政期間,從福州船政局選送35名優等生 赴歐留學。
此外,他領導建設電報線路,籌辦礦務和鐵路,制訂《 海難救護章程》,整頓吏治,懲辦貪官,安排人員翻譯出版西方書 籍,推行變封建主義經濟為資本主義經濟的洋務運動。
他在持靜齋 中藏書達6萬多卷,其中不乏宋刻元刊,與李盛鋒、朱學勤齊名,史 稱三大藏書家,有《持靜齋書目》5 卷傳世。
主要著述有《丁禹生 政書》36卷,《撫吳公犢》50卷,《百蘭山館詩集》5 卷和《百蘭 山館政書》14卷等。
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菽子,號正夫、玉溪,明朝揭陽縣城人。
幼即聰慧好學,11歲中秀才,天啟7年舉人,次年(崇禎元年,1628)進士。
以不曲徇權相溫體仁、周延儒意,告假回鄉。
逢海盜襲縣城,捐資募壯士,協同縣兵擊退之,城得保。
崇禎6年返京,任禮部主事,提督四譯館(壹作會同館)。
升員外郎,主試河南,轉郎中。
崇禎14年起,先後以僉事、參議、副使銜任福建提學使,整肅學政,杜絕請托,即南安伯鄭芝龍求將其子成功由諸生擢置高等,亦不予允準。
此時又攝兵備道、按察使司事,抑豪強,平冤獄。
曾親督軍於閩清平定尤溪賊,再於邵武肅清流寇,使閩南得以安定。
崇禎17年,李自成破北京,帝自縊,明亡,從此,壹心意效忠南明。
福王立於南京(年號弘光),被任為詹事。
時國庫空虛,捐銀千兩濟困。
弘光亡後,唐王立於福州(年號隆武)。
受鄭芝龍排斥,回揭陽家居,仍不忘效忠明室,再罄家產,捐銀500兩充國用(其父及弟同時各捐500兩)。
隆武亡後,桂王立於肇慶(清順治4年,1647年號永歷),任禮部右侍郎。
此後壹直效忠永歷政權,跋涉輾轉於兩廣之雷州、廉州、欽州、梧州、南寧,再入雲南。
官至少保、兼吏、禮部尚書。
永歷15年(1661)在交距(今越南)被執,解送桂林,拒降,於次年慷慨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