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ǎn jīn huò luàn
2 英文參考cholera with muscular spa ***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轉筋霍亂(cholera with muscular spa *** [1])為病證名[2]。又名霍亂轉筋[2]。指霍亂吐利後筋脈攣急者[2]。
4 轉筋霍亂的病因病機多因大吐大瀉,津液暴失,血氣虧損,筋脈失養,或復感風冷所致[2]。
《諸病源候論·轉筋霍亂候》:“霍亂而轉筋者,由冷氣入於筋故也,足之三陰、三陽之筋,起於人足趾;手之三陰三陽之筋,起於手指,並循絡於身。夫霍亂大吐下之後,陰陽俱虛,其血氣虛極,則手足逆冷,而榮衛不理,冷搏於筋,則筋為之轉,冷入於足之三陰三陽,則腳筋轉,入於手之三陰三陽,則手筋轉。”
《聖濟總錄·霍亂門》:“轉筋霍亂,緣風冷傷於三焦,傳於脾胃,得冷則陽氣不得宣行,致四肢筋絡不得舒緩,此蓋中下不足。其候冒悶不安,脛筋攣結,攣肉緊痛,反急於上,蓋足陽明之經虛,膀胱之脈寒也。”
5 轉筋霍亂的癥狀《羅氏會約醫鏡·論霍亂》:“今既吐既下,血氣大損,津液頓亡,宗筋失養,必致攣縮,甚則陰縮舌卷,為難治。經曰:‘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此霍亂轉筋,正反折筋急之病。”
治療可選用理中丸、胡椒湯、木瓜湯、金苓露、雞舌香散等[2]。並可配合灸法施治。
6 關於霍亂霍亂為病名[2]。出《黃帝內經靈樞·五亂》。俗稱觸惡[2]。泛指突然劇烈吐瀉,心腹絞痛的疾患[2]。
《諸病源候論·霍亂病諸候》:“霍亂者,由人溫涼不調,陰陽清濁二氣有相幹亂之時,其亂在於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
《雜病源流犀燭·霍亂源流》:“皆由中氣素虛,或內傷七情,或外感六氣,或傷飲食,或中邪惡、汙穢氣及毒氣,往往發於夏秋。”
必須註意的是,古代由於缺乏病因鑒定方法,在“霍亂”病名之下,包括了以下兩方面內容[2]。可見於霍亂、副霍亂、急性胃腸炎、嗜鹽菌性胃腸炎等疾患,也可見於某些食物中毒[2]。現代中醫病名已逐步將霍亂限定於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2]。
6.1 劇烈吐瀉有傳染性的病證·霍亂霍亂(cholera[1][3])為病名[2]。是指感染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1][3]。
6.1.1 病因病機《傷寒溯源集·霍亂證治》:“此皆六氣勝復之變也……或為諸寒濕之間氣客氣所勝者亦然,且尤於陰晴風雨,酷暑暴寒之中,每每有之。壹家之中,壹裏之內,或闔境皆然,乃時行寒濕也。”
6.1.2 癥狀劇烈吐瀉有傳染性的病證[2]。癥見突然上吐下瀉,躁亂煩悶,甚則轉筋,手足厥逆等[2]。
6.1.3 治療治宜溫陽散寒為主,如附子理中湯、急救回陽湯、解毒活血湯、急救回生丹、衛生防疫寶丹等[2]。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2]。危重時宜中西兩法結合搶救[2]。
6.2 嚴重吐瀉,心腹絞痛的病證·霍亂霍亂指嚴重吐瀉,心腹絞痛的病證[2]。
6.2.1 病因病機多因暑天感濕,或飲食失節所致[2]。《醫學入門》卷二:“三焦水谷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病因飲食不節,清濁相幹,陰陽乖隔,輕者止日吐利,重者揮霍擾亂,乃曰霍亂。”
6.2.2 分類根據病因與癥狀不同,有幹霍亂、濕霍亂、暑霍亂、熱霍亂等[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