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魯迅的在《三味書屋》裏老師名字

魯迅的在《三味書屋》裏老師名字

魯迅的在《三味書屋》裏老師名字是壽懷鑒,字鏡吾。

壽懷鑒,字鏡吾,晚號菊叟,紹興城內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憤於洋人跋扈,清廷喪權辱國,以不買洋貨、絕意仕進明誌,在家中三味書屋設館收徒,厘定規約,年收學生不過8人。為啟發學生思路,提高文學修養,選授課文註重文采,因其異於傳統,被人譏為“離經叛道”。

三味書屋是個私塾,在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所說,“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它的樣子就很古老,所謂“三味”,實是經、史、子三類書籍,“三味書屋”這壹名稱就鮮明地表現了這所私塾的辦學宗旨和教育內容。

在作品裏,作者魯迅十分逼真地描寫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學生進學先向孔子牌位行禮,其次是拜先生,平時只能專心攻讀經書,旁的學問是不許過問。

日常課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書慢慢加多,對課也逐漸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書塾設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罰跪的規則。

總之,三味書屋絕不是和百草園壹樣是兒童的樂園,它是壹所名副其實的“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裏要受到規矩的束縛,自由是沒有的;

但魯迅也沒有把書塾寫成兒童的囚牢,這不是他創作的本意。讀這篇作品,誰都會真切地感到,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裏,卻有壹股親切的氣氛流動其間,這就是兒童的諧趣。

有三幅明麗的圖景,值得註意,壹是“園戲圖”,書屋後面有壹個小園,學生有時偷偷地從課堂裏溜出來到裏面玩耍。再就是“讀書圖”,師生都放開喉嚨讀,可讀到後來,學生的聲音漸漸地低下去,以至靜了下來,只有老師壹個人在那兒搖頭晃腦大聲地朗讀著,這情景實在有趣極了。

最後是“課嬉圖”,在課堂間隙,當先生獨自“讀書入神”之時,孩子們便調皮起來了。這三個充滿諧趣的圖景,和“最嚴厲的書塾”似乎有點不大相稱,反差很大,但這恰是透露了魯迅的創作意圖,於“嚴厲”的環境中,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天性和本能。

擴展資料:

魯迅十壹歲時到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讀書。三味的意思,按壽鏡吾先生的兒子壽洙鄰後來的解釋是:經書之味,史書之味,子書之味。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壹文中曾提到在三味書屋中讀書的情況,持批判的態度。這主要是對當時的教育方法而言的。

對壽鏡吾先生在字裏行間還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認為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師。有些人把壽鏡吾先生描寫成迂腐的秀才,那是不真實的。壽鏡吾先生在當時的社會裏是壹個比較好的老師。

百度百科-壽鏡吾

百度百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