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父親早逝,王思遠先生不得不輟學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弟妹妹,並在壹所山村小學用每月6元的微薄收入養家。後來有幸認識了壹位伯樂總裁,陳其昌(畢業於北京大學政治學系),他思想進步,性格坦率直爽,尖銳地斥責了國民黨的專制腐敗。為了辦學,1945年春,陳其昌變賣了所有家當,創辦了壹所私立中學——山治中學。校名取自《禮記》“大學之道,為德,親民,止於至善”),被聘為山治中學教師。1950,再次推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王思遠先生曾擔任《日新日報》和《前進日報》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教育部、出版總署總編輯,《中國語文教學》雜誌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民進北京市委宣傳部長。還主編了最早的工農速成中學語文教材,出版了《離騷語文釋義》、《離騷舉例釋義》、《中國古代舉例釋義》、《楚辭修訂釋義》等專著。其中《離騷語文釋文》被馬敘倫先生贊為:“背誦第壹天,文科已招”;《古文》的解讀是在葉聖陶先生的鼓勵和熱心支持下完成的。葉老在將近90歲的時候,拿起多年沒寫的毛筆,破例寫下了《古代漢語釋義》的書名。它對先秦兩漢古籍中的漢語疑難問題逐壹進行辨析,並提出正確的解釋,是學習古籍的重要參考書。《楚辭註疏》運用語法、訓詁、古語、寫法、校勘等方法,辨正了文本的讀音錯誤,解釋了文本的含義,具有獨創性。如利用楚辭故地江西吉安、安福、永新、蓮花等地的原方言解釋楚辭中的“羌”字,解決了東漢王逸之後歷代學者未能正確解釋的問題,受到學術界的好評。該書獲國家教委優秀圖書獎。王思遠重視他家鄉的歷史文獻。1992年擔任安福縣誌編纂顧問,為保存祖國優秀文化遺產和家鄉歷史文獻做出了寶貴貢獻。此外,還編輯出版了王邦喜的《珍石坊的回憶》和詩集《石贊草》,以及明代安福女的《來福齋稿》和南明反清女英雄詩人的《歌山集》,並結集成書《劉多與父女詩》,也是繼承先父王的作品。先父王先生於民國三年(1914)出版了壹部遺著集《歌山集》,但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校勘。根據王思遠先生的回憶,“當這本書完成時,我已故的父親仍然進行了修訂,並下令記錄。回憶我參加先父的那壹天,方十多歲,轉眼就是七十歲”(1992年再版後記)。因此,王思遠先生在80歲高齡時,不顧年老體弱,在北京圖書館編輯出版了《劉多與劉舒父女詩集》。王先生曾寫信給他的學生:“我正在印刷另壹本書,我也在為民族文化盡壹份力。”而且為了保護北圖原書不被抄損,先生每天步行到北圖抄劉父女的十萬字詩。知識分子純真真摯的感情令人感動。
1992年自費應邀到江西師範大學做楚辭講座,深受師生好評。臨走時,他委婉地拒絕了學校給他的“捆綁修理”,甚至自己掏錢買了路費。他說:“妳需要錢為妳的家鄉做點什麽嗎?”他是壹個窮書生,穿著舊衣服和壹雙舊布鞋。他的主食是用鹹菜烤饅頭。1992年,他出版了兩本祖父王邦喜的著作,花光了畢生積蓄,免費送給有興趣研究他祖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