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沖,佚其名,滄州人。先高祖厚齋公多與唱和①,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嘗倩②董天士作畫,倩厚齋公題。內《秋林讀書》壹幅雲:“兀做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③。”蓋規之也。
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裏成沃壤。繪圖列幹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試於壹村。溝洫⑤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傾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則歘⑥隱。次日伺之,復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何文勤公嘗教昀⑦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壹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⑨。’”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不知道是不是妳找大我直接把妳的問題 復制到白度上就找到這個 如果不是請告訴我
2. 《閱微草堂筆記》翻譯離我們老家十幾裏的地方,有位姓衛的盲藝人。乾隆戊午(1738)年除夕之前,他走家串戶為各家演唱辭年賀歲的小曲。每家也紛紛贈送給他壹些食物,他便用口袋背著這些食物往家走。半路上,他不幸失足墜入壹口枯井中。這口枯井地處荒郊曠野,又剛好是除夕,家家團圓守歲,路上幾乎沒有行人。盲藝人在枯井裏喊啞了嗓子,也沒人聽見:幸虧枯井底下溫度暖和,又有口袋裏的幹糧可吃,渴便細細地嚼幾口水果,竟然幾天不死。 正趕上有位叫王以勝的屠夫驅趕著壹口豬歸來。在離枯大約井半裏的地方,那豬忽然掙斷繩索,在田野裏狂奔亂跑,結果也掉進了這口枯井裏。王以勝用撓鉤把豬鉤上來時,發現枯井中還有壹個人,這樣,盲藝人才得救,但已奄奄壹息了。 這口枯井原本不在王以勝所要走的路途上,他之所以被引到這裏來,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先兄晴湖曾問過盲藝人身處枯井中的心情狀態,盲藝人說:“我當時什麽念頭都沒了,心好像死了壹樣。只惦念家中有老母親臥病在床,還等著瞎兒子回來贍養呢!如今,她連個瞎兒子也失去了,恐怕此時早已餓得不行了,想到這裏,不由得心潮洶湧,肝膽欲裂,痛不可忍,” 先兄晴湖說:“如果盲藝人當時沒有這個念頭,想必王以勝拴豬的繩子也不會斷了。”
劉羽沖偶然得過壹部古兵書,苦讀了壹年左右,自己感覺可以統領十萬軍兵沖鋒陷陣了。正巧當時鄉裏出現土匪,劉羽沖就自己訓練鄉兵與土匪們打仗,結果全隊潰敗,自己也差點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壹部古代水利書,苦讀了壹年左右,自己認為可以有能力使千裏荒地成為肥沃之地,繪畫了地圖去州官那裏遊說進言,州官也是個好事者,就讓他用壹個村落來嘗試改造,水渠剛造好,洪水來了,順著水渠灌進來,全村的人幾乎全被淹死變成了魚。 於是他從此抑郁不樂,總是獨自在庭階前散步,壹邊搖著頭自言自語說:“古人怎麽可能會欺騙我呢!”就這樣每天喃喃自語千百遍,就是說這六個字。不久劉羽沖就抑郁而死了。 後來每逢風清月白的夜晚,經常會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樹下,壹邊搖頭壹邊漫步,側耳細聽,鬼魂說的仍然是這六個字。有時候聽到的人笑他,鬼魂就會馬上隱沒,第二天再去那裏看,還是看到鬼魂那樣獨步著喃喃自語。拘泥於古籍的人都有點呆氣,但怎麽會呆到這個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經教導我說:“滿腹都是經書會對事情的判斷造成危害,但是壹本書也不看,也會對事情的判斷造成危害。下棋的大國手不會廢棄古代流傳下來的棋譜,但是不會很執著於舊譜;高明的醫生不會拘泥於古代流傳下來的藥方,但是經驗裏也不會偏離古方。所以說:‘能夠把什麽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罷了’。”又說:“能夠教會人做任何事的規範步驟,但不可能讓人變得靈巧。”
3. 《閱微草堂筆記》 選段古文翻譯“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不久,發病死”有壹個叫劉羽沖的讀書人,性格孤僻,好講古制。壹次他偶爾得到壹部古代兵書,伏案讀了壹年,便自稱可以統率十萬大軍。恰好這時有人聚眾造反,劉羽沖便訓練了壹隊鄉兵前往鎮壓,結果全隊潰敗,他本人也差點兒被俘。後來他又得到壹部古代水利著作,讀了壹年,又聲稱可以把千裏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讓他在壹個村子裏試驗,結果溝渠剛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順著渠道灌入村莊,村裏人險些全被淹死。從此劉羽沖悶悶不樂,每天總是獨自漫步在庭院裏,千百遍地搖頭自語道:“古人豈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4.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翻譯~《兩則》原文和翻譯 40《閱微草堂筆記》兩則選自《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題目為編者所加。紀昀(1724—1805),字曉嵐,直隸獻縣人。
學問淵博,長於考證訓詁,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任總纂官,並主持寫定了《四庫全書總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於古代的成規或古人的說法。
③〔佚其名〕其名字遺失了,不可知。羽沖是他的字。
④〔齋公〕對道士的尊稱。⑤〔迂闊〕迂腐不合時宜。
⑥〔倩〕請人代勞。⑦〔董天士〕清初民間畫家。
⑧〔塊然無與伍〕孤獨寂寥,沒有人願望與他為伍。⑨〔但見須眉古〕只見他的面目很像古人。
須眉,面目。〔井田譜〕即《周禮井田譜》,宋代夏休著。
研究周代所實行的井田制度。〔規〕規勸。
〔角〕較量。〔好事〕喜歡多事。
〔洫(xù)〕田間的水道。〔人幾為魚〕人幾乎被淹死了。
〔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滿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謚號。
〔國弈不廢舊譜〕國手不會廢棄舊的棋譜。〔不執〕不偏執。
紀昀 泥古②不化 劉羽沖,佚其名③,滄州人。先高祖厚齋公④,多與唱和。
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⑤不可行。嘗倩⑥董天士⑦作畫,倩厚齋公題。
內《秋林讀書》壹幅雲: 兀坐秋樹根,塊然無與伍⑧。 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⑨。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⑩。 蓋規之也。
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
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裏成沃壤。繪圖列說於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於壹村。
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發病死。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
側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則歘隱。
次日伺之,復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 阿文勤公嘗教昀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壹卷書,亦能害事。
國弈不廢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某公表裏 同年〔同年〕指科舉考試中同年考中者。
②〔館〕用做動詞,任家館教師,或在貴人家做食客。③〔為 外吏者〕做地方官的。
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態度嚴正。⑤〔廳事〕此指客廳。
⑥〔刻〕古代計時單位。壹晝夜為壹百刻。
⑦〔詬誶(suì)〕斥責,責罵。誶,斥責。
⑧〔承塵〕天花板,頂棚。⑨〔蓋狐魅雲〕大概是狐貍精之類吧。
項君廷模言:昔嘗館②翰林某公家,相見輒講學。 壹日,其同鄉為外吏者③有所饋贈。
某公自陳平生儉素,雅不需此。見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攜歸。
某公送賓之後,徘徊廳事⑤前,悵悵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數刻⑥。
家人請進內午餐,大遭詬誶⑦。 忽聞數人吃吃竊笑。
視之,無跡;尋之,聲在承塵⑧上。蓋狐魅雲⑨。
《泥古不化》寫了壹個不能學以致用、拘泥古書的讀書人。文中寫了他照搬古書鬧出亂子的兩個事例,又寫他死後仍執迷不悟,讓人覺得他可笑又可憐。
文末的議論對於我們今天的讀書學習仍具有警誡意義。 《某公表裏》由三個畫面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講學”、翰林公拒賄前後、狐魅“竊竊私笑”。
作者對那位翰林公沒有下壹句評語,讀者卻由狐魅的“笑”對翰林公的“內在”心知肚明了。結尾讓狐魅出場,真是神來之筆,既簡潔,又冷峭。
魯迅稱贊《閱微草堂筆記》道:“雋思妙語,時足解頤”“敘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閱讀時要註意體會。 劉羽沖,佚其名,滄州人。
先高祖厚齋公多與唱和①,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嘗倩②董天士作畫,倩厚齋公題。
內《秋林讀書》壹幅雲:“兀做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③。”蓋規之也。
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
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裏成沃壤。繪圖列幹④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試於壹村。溝洫⑤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傾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則歘⑥隱。次日伺之,復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何文勤公嘗教昀⑦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壹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⑨。
’”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概述〕有壹個叫劉羽沖的讀書人,性格孤僻,好講古制。壹次他偶爾得到壹部古代兵書,伏案讀了壹年,便自稱可以統率十萬大軍。
恰好這時有人聚眾造反,劉羽沖便訓練了壹隊鄉兵前往鎮壓,結果全隊潰敗,他本人也差點兒被俘。後來他又得到壹部古代水利著作,讀了壹年,又聲稱可以把千裏瘠土改造成良田。
州官讓他在壹個村子裏試驗,結果溝渠剛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順著渠道灌入村莊,村裏人險些全被淹死。
5. 《閱微草堂筆記》翻譯(劉羽沖偶原文:
劉羽沖,佚其名,滄州人。先高祖厚齋公多與唱和,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嘗倩董天士作畫,倩厚齋公題。內《秋林讀書》壹幅雲:“兀做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蓋規之也。
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裏成沃壤。繪圖列說幹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於壹村。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傾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則歘隱。次日伺之,復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
何文勤公嘗教昀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壹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譯文:
劉羽沖,不太確定他的名字,他是滄州人。他去世的高祖劉厚道士,大多時間跟人以詩互相贈答。他性情孤僻,喜歡講古代規章制度,實在是迂腐,行不同通。劉羽沖曾經請董天士作畫,請劉厚道士題詩。他屋內有壹幅畫《秋林讀書》,上面題詩是:“兀坐(獨自靜坐)秋樹根,塊然(孤寂)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面目)。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大概是規勸他的。
有壹回,他偶然得到壹部古代的兵書,伏案讀了整整壹年,自己認為可以統領十萬人馬。這時,恰逢有土匪強盜出沒,他自己訓練鄉兵跟土匪強盜較量,結果全隊潰敗覆沒,鄉兵差不多被擒獲。有壹次,劉羽沖又找到壹部古代有關水利建設的書,伏案讀了整整壹年,自認為可以使千裏之地變成沃土。他繪了水利圖依次向州官遊說,州官也喜歡多事,就派人在壹個村子試行。溝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順著溝渠灌入村子,村民幾乎都被淹死了。
由於這樣,他抑郁寡歡,很不自在,他常常獨自在庭院散步,搖頭自言自語說:“古人難道會欺騙我嗎!”像這樣壹天就說千百遍,只說這六個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後來,每逢風清月白的傍晚,常常看見他的魂魄遊蕩在墓前松柏下,搖著頭獨自漫步。側耳細聽,他述說的仍然是這六個字。有人笑他,他就忽然隱沒了。第二天探察他,又是這樣。拘泥於古代成規或古人說法者是愚蠢,可怎麽愚蠢到這種地步啊!
阿文勤先生曾經教導我說:“滿腹都是書會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沒有壹卷書,也會妨害做事。國手不會廢棄舊的棋譜,而不偏執於舊的棋譜;國醫不會拘泥於古代的藥方,卻不背離古代的藥方。所以說:‘要真正明白某壹事物的奧妙,在於各人的領會。。’又說:‘(木工)能把制作的準則傳授給別人,但不壹定能使別人技巧高超。’”
6. 文言文《閱微草堂筆記》節選(當止不止)譯文原文:滄州南壹寺臨河幹,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沈焉。
譯文:滄州南面壹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壹起沈入河底。
原文: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
譯文:過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竟然沒找 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
原文: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裏無跡。
譯文:搖著幾只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痕跡。
原文:壹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譯文:壹個講學者在寺廟裏教書,聽了嘲笑說:
原文:“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譯文:“妳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麽能被大水帶走呢?
原文: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於沙上,漸沈漸深耳。
譯文: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埋在沙裏,越沈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譯文:沿著河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佩服(它)是正確的道理。
原文:壹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譯文:壹個老水手聽了這話,又笑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遊尋找它們。
原文: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擊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譯文: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水沖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壹定在石頭下面迎面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譯文:越沖越深,到壹半的地步,石頭必定掉在坑穴裏。
原文: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譯文:像這樣沖擊,石頭再轉移。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譯文:到下遊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原文: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
譯文:照他的話,果然在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原文: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壹,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文:那麽天下的事,只知壹方面,不知另壹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據(壹個方面的)道理就主觀臆斷嗎?
7.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譯文《 兩則》原文和翻譯 40《閱微草堂筆記》兩則選自《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題目為編者所加。紀昀(1724—1805),字曉嵐,直隸獻縣人。
學問淵博,長於考證訓詁,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任總纂官,並主持寫定了《四庫全書總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於古代的成規或古人的說法。
③〔佚其名〕其名字遺失了,不可知。羽沖是他的字。
④〔齋公〕對道士的尊稱。⑤〔迂闊〕迂腐不合時宜。
⑥〔倩〕請人代勞。⑦〔董天士〕清初民間畫家。
⑧〔塊然無與伍〕孤獨寂寥,沒有人願望與他為伍。⑨〔但見須眉古〕只見他的面目很像古人。
須眉,面目。〔井田譜〕即《周禮井田譜》,宋代夏休著。
研究周代所實行的井田制度。〔規〕規勸。
〔角〕較量。〔好事〕喜歡多事。
〔洫(xù)〕田間的水道。〔人幾為魚〕人幾乎被淹死了。
〔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滿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謚號。
〔國弈不廢舊譜〕國手不會廢棄舊的棋譜。〔不執〕不偏執。
紀昀 泥古②不化 劉羽沖,佚其名③,滄州人。先高祖厚齋公④,多與唱和。
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⑤不可行。嘗倩⑥董天士⑦作畫,倩厚齋公題。
內《秋林讀書》壹幅雲: 兀坐秋樹根,塊然無與伍⑧。 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⑨。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⑩。 蓋規之也。
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
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裏成沃壤。繪圖列說於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於壹村。
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發病死。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
側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則歘隱。
次日伺之,復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 阿文勤公嘗教昀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壹卷書,亦能害事。
國弈不廢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某公表裏 同年〔同年〕指科舉考試中同年考中者。
②〔館〕用做動詞,任家館教師,或在貴人家做食客。③〔為 外吏者〕做地方官的。
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態度嚴正。⑤〔廳事〕此指客廳。
⑥〔刻〕古代計時單位。壹晝夜為壹百刻。
⑦〔詬誶(suì)〕斥責,責罵。誶,斥責。
⑧〔承塵〕天花板,頂棚。⑨〔蓋狐魅雲〕大概是狐貍精之類吧。
項君廷模言:昔嘗館②翰林某公家,相見輒講學。 壹日,其同鄉為外吏者③有所饋贈。
某公自陳平生儉素,雅不需此。見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攜歸。
某公送賓之後,徘徊廳事⑤前,悵悵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數刻⑥。
家人請進內午餐,大遭詬誶⑦。 忽聞數人吃吃竊笑。
視之,無跡;尋之,聲在承塵⑧上。蓋狐魅雲⑨。
《泥古不化》寫了壹個不能學以致用、拘泥古書的讀書人。文中寫了他照搬古書鬧出亂子的兩個事例,又寫他死後仍執迷不悟,讓人覺得他可笑又可憐。
文末的議論對於我們今天的讀書學習仍具有警誡意義。 《某公表裏》由三個畫面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講學”、翰林公拒賄前後、狐魅“竊竊私笑”。
作者對那位翰林公沒有下壹句評語,讀者卻由狐魅的“笑”對翰林公的“內在”心知肚明了。結尾讓狐魅出場,真是神來之筆,既簡潔,又冷峭。
魯迅稱贊《閱微草堂筆記》道:“雋思妙語,時足解頤”“敘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閱讀時要註意體會。 劉羽沖,佚其名,滄州人。
先高祖厚齋公多與唱和①,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嘗倩②董天士作畫,倩厚齋公題。
內《秋林讀書》壹幅雲:“兀做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③。”蓋規之也。
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
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裏成沃壤。繪圖列幹④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試於壹村。溝洫⑤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傾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則歘⑥隱。次日伺之,復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何文勤公嘗教昀⑦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壹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⑨。
’”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概述〕有壹個叫劉羽沖的讀書人,性格孤僻,好講古制。壹次他偶爾得到壹部古代兵書,伏案讀了壹年,便自稱可以統率十萬大軍。
恰好這時有人聚眾造反,劉羽沖便訓練了壹隊鄉兵前往鎮壓,結果全隊潰敗,他本人也差點兒被俘。後來他又得到壹部古代水利著作,讀了壹年,又聲稱可以把千裏瘠土改造成良田。
州官讓他在壹個村子裏試驗,結果溝渠剛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順著渠道灌。
8. 解釋文言文《閱微草堂筆記》古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壹日晝寢廳室,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壹人。再就枕將寢,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讀音si四聲,等候)。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此事從侄虞敦(讀音dun壹聲)言。狼子野心,信不誣哉!
翻譯:
有個有錢人家偶爾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和家狗混在壹起豢養,也和狗相安(無事)。稍微大了點,還是很馴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壹天白天躺在客廳裏,聽到群狗嗚嗚地發出發怒的叫聲,驚醒起來四周看看沒有壹個人。再次就枕準備睡覺,狗又像前面壹樣(吼叫),(他)便假睡來等著(觀察情況)。便(發現)兩只狼等到他沒有察覺,要咬他的喉嚨,狗阻止它們不讓(它們)上前。就殺(狼)取它們的皮。這事(是)堂侄虞敦說的。 狼子野心,(是)真實(而)沒有誣蔑(它們)啊!狼子野心,這樣的說法確實是可信的,而不是誣蔑。表面上假裝親昵,而心裏卻心懷不軌,更不單單有這麽點野心。野獸有這樣的情況不並足以說什麽,為什麽連人都回這樣而延誤自身呢?
另壹個再給妳壹句壹句的
原文:滄州南壹寺臨河幹,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沈焉。
譯文:滄州南面壹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壹起沈入河底。
原文: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
譯文:過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竟然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
原文: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裏無跡。
譯文:搖著幾只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痕跡。
原文:壹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譯文:壹個講學者在寺廟裏教書,聽了嘲笑說:
原文:“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譯文:“妳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麽能被大水帶走呢?
原文: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於沙上,漸沈漸深耳。
譯文: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埋在沙裏,越沈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譯文:沿著河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佩服(它)是正確的道理。
原文:壹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譯文:壹個老水手聽了這話,又笑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遊尋找它們。
原文: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擊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譯文: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水沖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壹定在石頭下面迎面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譯文:越沖越深,到壹半的地步,石頭必定掉在坑穴裏。
原文: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譯文:像這樣沖擊,石頭再轉移。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譯文:到下遊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原文: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
譯文:照他的話,果然在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原文: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壹,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文:那麽天下的事,只知壹方面,不知另壹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據(壹個方面的)道理就主觀臆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