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會要輯稿》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學人校點,劉琳、刁忠民、舒大剛、尹波等專家審稿,歷時8年編纂、16冊的校點本《宋會要輯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宋會要輯稿》是宋代三大資料寶庫之壹
校點本《宋會要輯稿》,是《巴蜀全書》現有成果中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之壹。它是宋代各類史料分類纂集,由清代學人徐松從《永樂大典》中收錄的宋代官修“會要”中輯錄而成,內容包括政治、軍事、經濟、制度、禮樂、教育、選舉、科技以及其他歷史文化信息。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舒大剛說,《宋會要輯稿》與《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構成三大宋代資料寶庫。《宋會要輯稿》內容豐富、卷帙浩大,但因錯誤繁多,使得宋史研究者對它又愛又恨。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王雲海先生為首,國內主要宋史研究者就曾醞釀重新整理《宋會要輯稿》,甚至都印出了整理方案和樣稿,但未能展開。
本世紀初,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與美國哈佛大學、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對《宋會要輯稿》進行初步校點,形成了電子版的《宋會要輯稿》。後來在《巴蜀全書》工程推動下,形成了現在的1400余萬字的校點本《宋會要輯稿》。
校點本樹立了三大標桿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劉琳介紹,本次校點特別註重四個方面的工作。第壹,糾正年月日錯誤。《宋會要輯稿》在輯錄、轉抄的過程中,年月日的錯亂極其嚴重,專家們將糾正年月日的錯誤作為校勘的重點之壹,全書***改正年月日的錯誤2800余條(處)。第二,鑒別非“會要”之文。專家們通過紀日表述方式、記事的體裁與風格、所記的時代與地域,以及其他抄錄他書的痕跡進行辨別。第三,移正錯簡之處。專家們發現並移正的錯簡的地方有59處,少的地方有10余字,多的有3000余字,總字數達3萬余字。第四,勘正錯誤的行款。《宋會要輯稿》中的行款錯誤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條不當,正文、註文互混,標題混亂。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陳祖武認為,校點本《宋會要輯稿》的整理與出版樹立了三個標桿。第壹,參與校點本《宋會要輯稿》編纂的專家們,嚴格校勘,壹絲不茍,為古籍整理與出版工作樹立了標桿。第二,參與的專家們不僅從事文本校對,而且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為宋史研究,尤其是宋代典章制度史研究樹立了標桿。第三,校點本《宋會要輯稿》的完成,為如何開展國家資助的重大項目、如何打造精品,樹立了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