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草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艾草煮水苦、幹、辛,香、溫。專門用於足三陰經,溫氣血,疏通經絡,祛寒濕,止寒性疼痛。常用於治療下焦虛寒、脘腹冷痛、月經不調、宮寒不孕。
2、艾草煮水喝也有止血作用,用於治療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胎漏、嘔吐、出血等癥狀。臨床上常用艾草單獨炒炭,也常與阿膠、地黃配伍。如膠艾湯主要用於虛寒證出血,尤其適用於崩漏出血的婦女。
3、治感冒:取壹些幹艾草,將艾草裝入布袋封口,放入水中煮沸,再倒入浴缸。用艾草水洗澡對治療感冒有很好的效果。
4、治咳嗽:艾草、陳皮、少量糖。將艾草、陳皮放入密封容器中,燒黑,研成粉末,加入糖漿,用小火煎至粘稠狀,裝瓶備用。咳嗽厲害的時候,壹天吃三次,效果不錯。
5.治療神經衰弱:取艾葉5-10g,艾葉洗凈,鍋內加適量水,熬湯。
二、艾草的引進
1,艾草(學名:艾蒿?萊弗公司。Vaniot),別名:小貓、冰梯田、曹植、艾香、艾蒿、蕭艾、艾蒿、艾蒿、燈盞細辛、艾蒿、艾灸、草藥、黃草、艾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略呈半灌木狀的植物有強烈的芳香。
2.莖單生或很少,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木質化,有少數短枝。葉厚紙質,灰白色,有短柔毛。基部通常沒有假葉或假葉很小。上部葉和苞片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杯狀,外部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近等長於或略長於花冠。
3.瘦果是橢圓形或長方形。開花結果期為9月-65438+10月。全草入藥,具有溫經、祛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的作用。艾葉經幹燥、搗碎制成“艾絨”,可制成艾條用於艾灸,也可作為“印泥”的原料。分布在亞洲和歐洲。
擴展數據:
艾葉泡腳:
1,艾草和花椒可以去除腳汗,腳臭,腳氣,濕疹。
2、艾草、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暢、手腳麻木或瘀血。
3、艾草姜片可治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4、艾草加鹽可治上焦帶火,常目火,牙痛,咽痛,煩躁不安,上火受涼,腳腿浮腫。
參考資料:
艾草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