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粳稻
我國栽培稻可分為秈稻和粳稻兩個亞種,根據品種的溫光反應、需水量和胚乳沈積特性,可分為早、晚、水、陸、粘(非糯)、糯等不同類型。所以嚴格來說,把秈米、粳米、糯米並列分類是不準確的。其實秈稻和粳稻亞種又分為糯米和糯米,如下圖:
糯-不糯的長粒糯(小糯)秈米-糯的釉面米-不糯的聚集糯(大糯)粳稻-粳稻
秈稻的性狀接近其祖先野生稻,所以有學者認為秈稻沒有基本類型,粳稻沒有特殊類型。秈稻適宜在低緯度低海拔濕熱地區種植,籽粒易脫落,更耐濕、耐熱、強光,但不耐寒。
粳稻更適合高緯度或低緯度的高海拔種植,籽粒不易脫落,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溫。因此,長江中下遊及黃河以北雙季稻區晚稻普遍使用粳稻品種。
在糧食業務上,主要是根據大米的性質和粒形。秈稻壹般粘性差,粒形狹長。粳稻有粘性,又短又圓。
秈米和粳米蒸飯的粘度差異主要是由於其澱粉組成不同。澱粉可分為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支鏈澱粉粘稠,蒸煮後可完全糊化成粘稠的糊狀,而直鏈澱粉只能形成低粘度的糊狀。秈米含有更多的直鏈澱粉,因此其粘度小於粳稻。糯米幾乎含有100%的支鏈澱粉,粘度很高,尤其是粳稻糯米。
如果區分糯米和糯米,我國90%的水稻面積都是糯米,糯米只占水稻總面積的10%左右。糯米是由枯米經單堿基突變衍生而來,僅在顆粒質地和粘度上有所不同。?
水稻是壹種草本水稻,是壹種谷類,是水稻中最重要、最古老的糧食,與旱稻不同。水稻原產於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就在中國長江流域種植了。
大米按米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米和非糯米。還有其他分類,根據有無無土栽培分為水稻和漂浮水稻;按生命周期分為當季稻和“懶稻”(新年再生稻);按身高分為普通米和2米左右的巨米;根據耐鹽性和堿性,可分為普通光米和“海米”(其實主要是用淡水)。
擴展數據:
大米的果實是大米,去殼後稱為糙米,將糙米研磨去除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將近壹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
大米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作為釀酒、制糖的工業原料,稻殼、稻草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屬於直接經濟作物。也是世界上三分之壹人類的主食。也是北方人的主要有機食品。
中國科學家在水稻研究方面做出了世界罕見的貢獻:袁隆平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朱應國院士在雜交水稻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農民胡代書發明了新年再生稻?,等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