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閱讀方法

古代閱讀方法

1,董郁:“三語”閱讀法

漢代著名學者董郁提倡業余時間讀書。他說:“冬天過去了,黑夜過去了,雨也過去了。”這意味著冬天,沒有農活,是壹年中的空閑時間;晚上天黑了不能出去活動,這是壹天的空余時間;在雨天,妳不能在田裏工作,這也是業余時間。

2.蘇軾“四面受敵”的讀書方法

北宋文學家蘇軾,是著名的讀書法。這裏的“八個方面”是指書中的各個方面,將研究對象分為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然後逐壹分解。

3.歐陽修:“每天數單詞,每天背”的閱讀方法

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總結出了“每天數單詞,每天背”的閱讀方法。他曾經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本書,五萬多字,然後規定每天讀三百字,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全部讀完。每天背150單詞,只需要七年就能背下來。

4、陳杉:“書入書”閱讀法。

南宋人陳山寫了壹部新的關於蝗蟲的故事,他在故事中寫道:“讀書要知出入。開始的時候進去,結束的時候出來。見賢思齊,此入書法;很有用。是書法。進不了書,不知道古人的用心;出不了書,就死在文字裏。如果妳只知道區別,妳就得盡全力去學習。”

這段話的意思是,讀書的時候要知道自己學了什麽。進,就是讀進書裏,吃透,掌握書的精髓;出就是跳出書本,能夠靈活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開始讀書就要求入口,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出口。

5.張普:“七燒”閱讀法

明代學者張浦的“七燒”讀書法,讀書寫字並重,強調“眼、手、心”。他的閱讀方法分為三步:第壹步,每讀完壹篇新文章,就整齊地抄在紙上,邊抄邊默讀。第二步,抄寫後大聲朗讀。

第三步,把抄好的文章扔到爐子裏,大聲朗讀後馬上燒掉。燒完後,再抄壹遍,大聲讀出來,再燒。這樣反復七八遍,壹篇文章要讀十遍以上,直到完全理解並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