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五祖拳故事的作文

關於五祖拳故事的作文

 蔡玉鳴生長在泉州晉江,而泉州的太祖拳流傳久遠可以追溯上千年的歷史(據考南宋時期壹部分皇室貴族子弟居住於泉州,他們喜好使拳弄棒、以至泉州壹帶流行太祖拳。據說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傳)。因此蔡玉鳴在集藝匯綜的過程中,以太祖拳為基本功底,綜合其他拳法的技術特點而形成五祖拳。

五祖拳初步形成後,蔡玉鳴曾多次與武林高手較量技藝並獲勝,早期蔡玉鳴設立了“聖公會”、“龍會館”二館公開授徒。在這發展過程先後收服泉州壹帶號稱五虎的名人為門徒。後期又培養出五位傑出的門徒號稱後五虎,有記載的著名的衣缽傳人有泉州的林九如(外號狗師)、魏南山(外號翻天豹)、翁朝賢(外號大古 秧)、官橋的尤祝三(清末武舉人)此人於1917年著有《中華柔術大全》壹書、泉州的陳京銘(外號金翼大鵬,清末武秀才)、何海師(外號鳳尾手)、陳魁(外號鉆天鷂)、泉州的狐貍仔(外號落地金蛟)、官橋的柯彩雲、南安的沈陽德(外號玉面虎),林九如為頭屆徒弟,沈陽德則是關門弟子。這二位師兄弟曾經與 泉州崇福壽的妙月法師較技,由沈陽德獲勝,後來由師兄林九如收納妙月法師為門徒。就這樣從泉州晉江壹直擴展到整個閩南地區,這壹時讓閩南壹帶武風大變,習武人士以練五祖拳為榮,閩南掀起了學習五祖拳熱潮,多數武館均以能與五祖拳掛上關系為時尚,不少其他拳種武館也改教五祖拳或掛上蔡氏的館號<仁義 堂>。從此泉州、晉江、及閩南壹帶五祖拳顯得壹枝獨秀。 蔡玉鳴深造武藝的同時,也學就壹手高超的醫術。之後他在傳授門徒時,經常為民眾贈醫贈藥, 同時主張“武醫兼修”、“未練武先學醫”,光緒年間他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全面總結了骨傷科、藥劑科、經絡學科以及武術的理論知識編寫成《松筠玉記》壹書,***三十六卷。《松筠玉記》包含了關於五祖拳的拳譜、武術理論、骨傷科、醫學、醫方、診法、導引、按摩等。遺憾的是,抗戰時期日軍占領廈門0時,該書被 日軍焚毀,此乃本門壹大憾事。但是根據《松筠玉記》中的配方配制的廈門“松筠堂藥酒”至今還馳名中外。 清朝末期到民國初期,由於政府局混亂,各地出現了 貪官汙吏,使得民不聊生,閩南壹帶許多人為謀生出洋南渡,也把祖國的瑰寶—武術帶出國門。從此五祖拳流入東南亞各國,如:張雲章(前清秀才)是蔡玉鳴的入 室弟子,此人曾為蔡玉鳴像敬贊題詞堪稱文武雙全,清宣統三年就南渡菲律賓城市被聘為[中西學校]校長。(林九如的學生公婆詹所傳弟子盧言秋(外號虎母秋)就向海外發展<傳承上有爭議)),現在的菲律賓光漢國術館就是盧氏所傳。還有陳京銘的傳人陳家鴻傳陳少堂、陳慶堂就設有現時的菲律賓中華鳴謙國術 社。還有沈陽德傳廈門新垵壹支後,出洋南渡新加坡設立了玉明國術研究社,之後又有了明星武術體育學院。五祖拳至今還在閩南壹帶及東南亞流傳。近來在中國福 建南安又有以五祖拳為基礎發展成為自成體系的“鶴拳道”。

蔡玉鳴(明)福建泉州南門外晉江梧塘馮(邦)尾村人,生於清朝鹹豐癸醜年(公元1853)卒於宣統庚戊年(公元1910)正月初九。蔡玉鳴從小酷愛武術,求父親讓他拜師學武。其父訓誡:“欲學拳術,需學善性。欲求善性,修身為本。”之後為他廣聘名師授拳,他憑借著聰穎、悟性,18歲時就精通了,早已在閩南壹帶流傳悠久的太祖拳、羅漢拳、達尊拳、猴拳及鶴拳五種流派的拳法。學成之後的二十年間。他廣遊大江南北,尋師覓友,在切磋較技的過程中,拜山東大俠和陽師,學習北派拳腳功夫。他汲取了各門各派的武術精華,在光緒年間他將畢生所學的五祖拳法與和陽師北派拳腳功夫去棄蕪存菁,集諸家所長。鑄就壹派新的拳種,成為五祖鶴陽拳的創派始師。世人贊為:“拳打八法矯似神龍戲水,腳踢四門捷如猛虎翻山。” 蔡玉鳴經過數十年的艱辛學習,勤於操練,探討了各門各派特點,在實踐較量的過程中,確實武功超群。其法具有南拳北踢之藝。終於通過精心整編出壹派新的拳種。但是蔡玉鳴還是延用了五祖拳的叫法,而不是什麽“蔡家拳”或“玉鳴拳”之來標榜自己。之所以統稱為五祖拳,表示這個新拳種並沒有脫離它母體——原來的五種流派拳法。現在流傳在民間的拳譜,多數套路名稱後還註明該套路的源於“五祖”當中的那壹“祖”,如“二十拳”又名“日習拳”就是太祖拳法、“打角”是羅漢拳法、“千字打”是鶴拳法、“三角搖”是達尊拳、“頭紮”是猴拳法、“朕頭”是太祖拳法,“連環八卦”是和陽法、“地煞”是鳳陽拳法等不勝枚舉。蔡玉鳴創“三戰”套路為拳母。以“七個戰”的套路為步法聯系套路,分別是:三戰、天地人戰、平馬戰、祖戰、五虎戰、大套三戰及玄女戰,這也以為授之七種拳術的象征,和又整編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完整體系,***編成了七十二個拳械套路。根據拳譜內各個拳路的風格,學武者可根據自己的體能來操練不同的拳路的套路。拳術套路內容十分豐富,各套路拳法即能徒手單練又能徒手對練,具有攻防技擊意義的操練方式,也能按拳種的風格使弄各種古兵器,如:川耙、釵、月牙槍鏟、方天畫戟、齊眉棍、丈二棍、樸刀、宮刀、開山大斧、柳葉刀、劍、雙鐧、雙鐵鞭、三節棍、柳公拐等長短兵器,還有民間常用的器具,如:鋤頭、雨傘、板凳、扁擔等等。

五祖拳的拳法特點也綜合了七種拳法的特性。猴手、鶴腳、玄女搖身駿胛、達尊羅漢步、太祖身以及和陽師的北派技法、道臺夫人的下盤腿功,容入了七種優秀拳法,使得五祖拳很快就成為當時閩南最優秀傑出的拳種,蔡玉鳴因此成為壹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