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南開考古系的導師介紹

南開考古系的導師介紹

南開大學沒有考古系,最接近的是歷史學院下面的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1.劉毅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宮廷歷史

個人簡介

劉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無黨派。1983年7月天津壹中高中畢業;1987年7月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獲法學、歷史學雙學士學位;1993 年6月獲南開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99年7月獲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資助,在漢城梨花女子大學作訪問學者。

1987年7月起在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2001年改為歷史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工作,歷任助理館員、講師;1995年12月破格晉升副教授;1997年被遴選為南開大學第三學術梯隊成員;2001年12月晉升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歷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物館學專業主任。2002年3月出任歷史學院院長助理,2003年5月復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是南開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學科帶頭人。

歷年來開設過的課程有:“中國古代陶瓷器”、“中國文物學概論”(曾名“中國文化遺產概論”)、“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研究”、“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以上本科生);“中國陶瓷考古研究”、“中國古陶瓷鑒定概要”、“文物考古與中國社會史研究”、“漢唐明清物質文化專題研究”、“中國文物文獻學概論”(以上碩士研究生);“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漢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學專題研究”、“中國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專題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 “中國古代陶瓷器”、“中國文物學概論”兩課程在1995-1997年南開大學課程建設評估中先後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中國古代陶瓷器”課程於2004 年被評為南開大學精品課、2006年被評為南開大學示範精品課。2007年,獲首屆南開大學“良師益友”獎;2008年,獲第四屆“南開大學教學名師獎”。

招收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宮廷生活史的教學和研究,對於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宮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為關註。出版過《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明清宮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瓷器鑒定自學教程:瓷器鑒定三十講》(萬卷出版社,沈陽,2005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研究講義》(新星出版社,韓國漢城,2006 年)、《中國古代陵墓》(南開大學出版社,天津,2010年)等個人著作;參與過《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文物鑒定指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集體著作的寫作。主編“南開文博書系”於2010年5月起由南開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歷年來,在《考古》、《文物》、《故宮博物院院刊》、《中國歷史文物》、《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國文物報》、《中國博物館》、《文物天地》、《華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與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鎮陶瓷》、《東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東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館研究》、《南開學報》、《南開史學》、《中國社會歷史評論》、《歷史月刊》(中華臺北)、《東洋學研究》(韓國漢城)、《東北亞研究》(韓國釜山)等專業學術刊物以及國(境)內外專題論文集中發表過中國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方面的論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於2007年獲“2006年度全國文博考古最佳論著獎”,2008年先後獲“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天津市第十壹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4年11月當選為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後改名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2001年10月當選為中國古陶瓷學會學術委員、常務理事。2000年8月起受聘為天津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2002年4月出任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2002年9月當選為天津市文物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2011年1月被聘為全國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南開大學)重大項目《漢到明墓葬所見民間信仰暨近現代華北民間信仰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清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國家文物局“2009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明代藩王陵墓調查研究》項目的研究工作;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北京大學)重大項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馬工程”人文社科重點教材《中國文物學概論》的編寫(首席科學家)。

2.劉尊誌 (教授)

研究方向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

個人簡介

劉尊誌,男,1971年12月出生,江蘇豐縣人,漢族,民主促進會會員,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秦漢考古學術委員會委員。先後就讀於南開大學與鄭州大學,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方向博士後。1995-2007年,在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館考古部從事田野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師。

研究方向為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另對中國古代石刻、田野考古等有相關研究。主講博、碩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十門課程,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校級科研項目,在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兩部,參與《中國考古學·秦漢卷》等著作六部。具有田野考古發掘領隊資格,主持和參與數百座古墓葬及十余處古遺址的發掘,發表考古發掘簡報近二十篇。

講授課程:

講授5門本科生課程:《中國考古(上)》(38學時)、《物質文化史(2-1)》(38學時)、《中國古代石刻》(38學時)、《田野考古學通論》(38學時)、《文博應用技術》(58學時)

2門學術碩士研究生課程:《秦漢魏晉南北朝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40學時)、《田野考古學》(40學時)

2門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秦漢魏晉南北朝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40學時)、《田野考古學》(40學時)

1門博士課程:《秦漢考古專題》(40學時)

***計10門課程。

3.賈洪波 (教授)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與物質文化,中國古代青銅器,中國古代建築

個人簡介

1967年生人,籍貫河北懷安。1991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本科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4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夏商周考古與物質文化、中國古代青銅器、中國古代建築等方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先秦部分),中國古代青銅器,中國古代建築

研究生課程:夏商周考古與物質文化,青銅器研究與鑒定

4.程平山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國考古學與中國古代史

個人簡介

程平山(Cheng Pingshan)1999年於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副教授。

從事中國考古學與古史研究。主要研究課題:中國考古學文化與古史研究、聚落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年代學、藝術與宗教等。

主要講授的課程有:中國考古學研究、先秦兩漢考古學、考古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考古學通論、文博應用技術(田野考古方法論、考古繪圖和考古測量)等。

5.袁勝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陶瓷考古、中國古代玉器

個人簡介

袁勝文,男,漢族。1970年出生於新疆石河子市,祖籍四川安嶽。1992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2年畢業後留系任教。主要從事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玉器、秦漢物質文化的研究,主講“中國古代玉器”和“秦漢物質文化”等本科生課程。

6.陳暢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先秦時期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

個人簡介

陳暢,女,1980年12月生人,2003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同年考入吉林大學文學院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2005年碩博連讀,2008年獲博士學位,同年應聘為歷史學院教師,確定為講師職稱。2013年評為副教授職稱。 2014年1月進入南開大學博士後流動站進修。

講授課程:《西方博物館歷史與理論》、《西方考古學概論》、《文化人類學概論》、《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

7.黃春雨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理論博物館學中外博物館比較研究

個人簡介

黃春雨,1962年2月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8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畢業。現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博物館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中國博物館》、《南開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多篇有影響的學術論文。任全國十大精品陳列評審專家庫專家,承擔《國家博物館功能與選址》等國家級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