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對聯 急啊急急急急急急!!!!!!!!!!

對聯 急啊急急急急急急!!!!!!!!!!

五車詩膽,

八鬥才雄。

五車:謂五車書。言讀書、著述之多。八鬥:即“八鬥才”。南朝謝靈運曾雲“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古稱有才學的人為才高八鬥。

開卷有益,

閉門自經。

開卷有益:指讀書。自經:自我修讀經書。

開卷有益,

括囊無咎。

開卷有益,語出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括囊無咎:語出《易·坤》。括囊:封閉袋口,比喻慎密。咎:加罪,罪責。

友天下士,

讀古人書。

友:友好,相聚。士:舊為知識分子的統稱。

文為人表,

禮是身基。

人表:人的外在舉止。身基:立身的基礎。

為善最樂,

讀書更佳。

扣鐘鳴鼓,

負笈擔囊。

負笈擔囊:謂背笈挑囊遊學。笈,書箱;囊,行李。

行千裏路,

讀萬卷書。

好學無時,

苦讀有恒。

雞鳴戒旦,

雀噪知更。

湯愛尺日,

禹惜寸陰。

湯:商王朝開國君王。禹:夏禹。遠古夏部落領袖。

妙墨懸漏,

雄才吐珠。

漏:古時計時器。

惟道集虛,

好學為福。

惟道集虛:語出自《莊子》。

堂堂筆陣,

滾滾談鋒。

筆陣:謂詩文雄健有力。杜甫詩《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談鋒:謂言談精銳,有如鋒芒。

焚香讀易,

脫帽看詩。

易:即《周易》的簡稱。亦稱《易經》。詩:即《詩經》。

楚辭漢賦,

唐詩宋詞。

楚辭:騷體類文章的總集。為西漢劉向輯,收有楚人屈原等辭賦16篇。因都有楚地的文學式樣,方言聲韻,風土色彩,故名楚辭。漢賦:漢代流行的文學體裁。

書哲皆聖道,

易理悉天心。

聖道:最崇高的道理。天心:天帝之心意,即天意。

勿臨渴掘井,

宜未雨綢繆。

出自朱用純《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綢繆:緊密纏縛,引申為修補房屋。

守道不封己,

擇交加求師。

守道:堅持正道。

杜門閑客散,

攤卷古人來。

杜門:閉門,堵門。

詞林有根底,

經訓乃菑畬。

菑畬(ziyu):耕耘。

把酒時看劍,

焚香夜讀書。

把酒:手持酒懷。

終身爭壹息,

每事學三思。

壹息:壹口氣息,指生命。朱熹註:“壹息尚存,此誌不容少懈。”三思:再三思考。

典墳探奧旨,

詩書挹余波。

典墳:“三墳五典”的省稱。傳說中的古書名。《三墳》,三皇之書。《五典》,五帝之書。均早佚,今存《三墳書》系宋人偽造。

佩韋遵考訓,

晦木謹師傳。

朱熹撰。佩韋:韋,熟牛皮,性柔韌。性急者佩之於身,用以自戒。

春華宜努力,

毫素托深情。

毫素:筆和紙。指著作。

品畫師三李,

論書仰二王。

三李:指北宋元祐年間舒州善畫的李伯時(公麟)、能詩文的李亮工、工書畫的李元中,時稱三李。二王:指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二人皆善書。書:指書法。

筆力千軍隊,

詞源萬馬兵。

詞源:以水源喻文詞層出不窮。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讀書先審器,

稽古有遙源。

審器:詳知才能。稽古:稽考古道。

常棣開雙萼,

琴書萃壹堂。

常棣:《詩小雅》篇名。相傳為周公所作宴飲兄弟的樂歌。後以此喻兄弟。

落筆撼五嶽,

成詩淩九州。

五嶽:我國歷史上五大名山。即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九州:中國的代稱。古代分中國為九州。

慎言節飲食,

信道守詩書。

漏盡金風冷,

堂虛玉露清。

漏:古之計時器。金風:秋風。

勛名隆社會,

書劄絕公卿。

勛名:功名。公卿:泛指朝廷的官員。

榻因知己設,

書為課兒藏。

藏古今學術,

聚天地精華。

不必燃藜繼晷,

能資達理生輝。

燃藜:指夜讀。典出《三輔黃圖》。繼晷:夜以繼日之意。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書能變人氣質,

詩可察其精微。

以教人者教己,

在勞力上勞心。

陶行知撰。陶行知,近代著名教育家。

用筆師鐘太傅,

作文如沈尚書。

鐘太傅:即鐘繇,三國魏大臣。曹丕代漢後,任廷尉,遷太傅,人稱“鐘太傅”。工書,師法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沈尚書:指南朝梁文學家沈約。歷任宋齊二代,後助梁武帝即位,為尚書仆射,官至尚書令。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作品區別四聲,避免八病,促進了古體詩向律詩的轉變。

好事流芳千古,

良書播惠九州。

郭沫若題。郭系現代著名社會活動家,傑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

名教自有樂地,

詩書是我良田。

耽文藝如嗜欲,

面古人為朋曹。

耽:“耽”的異體字。耽:過樂;酷嗜。朋曹:指朋輩。

望崦嵫而勿迫,

恐鵜?之先鳴。

魯迅集《離騷》句。崦嵫(yan zi):山名。在甘肅省天水縣西境。古代常用來指日沒的地方。鵜?(ti jue)”鳥名。即子規、“杜鵑”。常於春分鳴叫。

壹代翰林風月年,

六朝蘭锜謝王家。

翰林:官名。為文學侍從之官。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後建都於建康(今南京),合稱“六朝”。蘭锜:兵器架。謝王:六朝時王、謝世為望族。其著名人物有王導、謝安、謝玄等。

壹簾風月王維畫,

四壁雲山杜甫詩。

王維:唐代詩人。擅山水詩,兼通音樂,精於繪畫。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杜甫:唐詩人。

人於靜處心多妙,

詩到窮時句亦工。

八體六書生奧妙,

五山十水見精神。

八體:秦始皇時所定八種書體。六書:古人分析漢字的造字方法而歸納出來的6種條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才如天馬行空慣,

筆似燕尾點水輕。

天馬:神馬。常以天馬行空比喻才思豪放、超群不凡,任意馳騁。燕尾:指書法中形似燕尾之筆畫。

三世青氈宜耐冷,

五更黃卷莫辭勤。

三世:祖孫三代。黃卷:書籍。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紙以防蟲蠹,紙色黃,故稱黃卷。

萬裏風雲橫筆陣,

九天圭璧入文苑。

九天:中央與八方。圭璧:古祭祀玉器。此比喻美好的人品。文苑:文人薈萃之處。

與有肝膽人***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

周恩來青年時代自勉聯。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壹村。

語出陸遊《遊山西村》句。

不向孔顏尋至樂,

難從典誥悟微言。

孔顏:即孔及其弟子顏回。春秋末期思想家。典誥:“典謨訓誥”的簡稱。指《尚書》中的《堯典》、《大禹謨》、《湯誥》諸篇。

不信酒是消愁物,

只知詩乃提神丹。

五倫有樂天所附,

教世之利書為長。

五倫:封建禮教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5種關系。

開卷獨遊千載上,

閉門如在萬山中。

書似青山常亂疊,

火如紅豆最相思。

紅豆:植物種子名。古人常以“紅豆”象征愛情或相思。

文章爾雅從無俗,

詩賦風流自有神。

爾雅:文雅。

文章真處性情見,

談笑深時風雨來。

翁同和聯。翁系光緒帝師,官至戶部尚書,因贊助戊戌變法罷職。

古人所重在大節,

君子於學無常師。

右軍書法晚乃善,

庚信文章老更成。

右軍:指晉書法家王羲之。庚信:北周文學家。善詩賦、駢文。

立德須從三古誌,

為書自起壹家言。

三古:上古、中古、下古。此指古代。

壹家言:指獨具見解、自成體系的學術論著。

歸來彭澤先生賦,

清濁滄浪孺子歌。

彭澤:指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職。著有《桃花源記》等。滄浪:指宋文學家嚴羽,號滄浪逋客。著有《滄浪詩話》。

托興閑翻廿四史,

洗心常探十三經。

廿四史:我國系列史籍。十三經:十三部儒家經典。

立品早防馮婦虎,

讀書不好葉公龍。

馮婦:古人名。善搏虎。後稱重操舊業的人為馮婦。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喜好龍,龍真來了,他卻嚇得面無人色。比喻表面喜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不是真正愛好。

經國有才皆百煉,

著書無字不千秋。

經國:治理國家。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壹句空。

範文瀾撰聯。範文瀾,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師友肯臨容膝地,

子孫莫負等身書。

林則徐撰聯。林則徐:清末政治家。在兩廣總督任內,禁止鴉片,卓著成效。

親師取友求進步,

警業樂群惜分陰。

敬業:專心於學業。樂群:樂於與好朋友相處,切磋學業。

煉成鋒鍔真關學,

歷時艱難始算才。

鋒鍔:銳利的劍刀。關學:以北宋張載為首的學派。因張講學關中,故名。

荊樹有花兄弟樂,

硯田無稅子孫耕。

硯田:舊時讀書人依文墨為生計,因將硯臺比作田地。

潑墨為山皆有意,

看雲出岫本無心。

岫:山穴。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

架藏二酉圖書潤,

室守三都翰墨香。

二酉:大酉山、小酉山。相傳秘藏古籍。後稱藏書多為“二酉”。三都:即晉代左思所寫《三都賦》。時人競相傳寫,洛陽紙價因而昂貴。

讀書眾壑歸滄海,

下筆微雲起泰山。

稼軒筆下龍蛇走,

定庵硯上風雷吼。

稼軒: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其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定庵:清文學家龔自珍,號定庵。其詩文充滿愛國熱情。代表作中有“九州生氣恃風雷”句。

靜幾明窗參太極,

孤燈夜雨讀離騷。

太極:中國哲學術語。指派生萬物的本源。北宋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離騷《楚辭》篇名。為屈原等作。

壹物不知,以為深恥;

遭人而問,少有寧時。

閻若璩撰聯。閻系清康熙、雍正間學者,著述甚富。

文子深思,事得其所;

武侯集益,人極所能。

文子:老子弟子,姓辛名研,字文子,為範蠡之師。武侯:即三國蜀相諸葛亮。

天地菁華,聖賢義蘊;

將相根底,士女楷模。

菁華:精華。義蘊:禮義集聚。

尺書可當十部從事,

名言便是五言長城。

十部從事:意謂輔助官吏之多。晉劉弘鎮襄陽,每有興廢,常手書郡下,丁寧款密,時稱“得劉公壹紙書,賢於十部從事。” 五言長城:泛指詩。

心存赤子,頑石可鏤;

誌在育人,朽木能雕。

朽木:爛木。比喻不可造就的人。

文究詞林,學窮書府;

手揮月窟,足躋天根。

月窟:月中。天根:氐星宿別名。

如樂之和,乃稱盛德;

無書不覽,是為通儒。

盛德:四時盛旺之氣。此指修養深厚。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

行而不舍,若驥千裏;

納無所窮,如海百川。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功崇惟誌,業廣惟勤。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語出《尚書·仲虺》。有疑難就請教別人,學問就博淵精深。不問則孤陋寡聞。

體驗入微,不物於物;

造就者大,化工無工。

不物:越出常軌,不合法度。化工:天工,自然創造或生長萬物的功能。

季子引錐,刺骨流血;

越王警枕,熟睡即欹。

季子:蘇秦,戰國時洛陽人,字季子。師鬼谷子,初習縱橫、出遊數歲、衣食盡無,歸家時,妻不下機,嫂不為炊,父母不子。乃發憤攻讀,欲睡,引錐刺骨,後終學成。越王:指五代越王錢镠。《吳越備史—武肅王》載,錢镠以圓木小枕綴鈴,睡熟則欹,由是而臥,名曰警枕。

學為儒忠,行為士表;

冠乎群彥,簡乎聖心。

彥:賢士的美稱。

學問無窮,曾三顏四;

光陰有限,禹寸陶分。

曾三:出自《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顏回:出自《論語·顏淵》。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也”。禹寸陶分:出自《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直度三古,橫抗八極;

友取十室,書據百城。

三古:指上古伏羲氏、中古文王、下古孔子代表的三個時代。、八極:八方極遠的地方。十室:稱同時相友好的十人。百城:指收藏書之多。

柳骨顏筋,千秋楷法;

韓潮蘇海,萬頃文瀾。

柳骨顏筋;顏真聊、柳公權皆為唐代大書法家。其字遒勁有力,故稱顏筋柳骨。韓潮蘇海:比喻文章波瀾壯闊。韓,韓愈;蘇,蘇軾。

荀卿立言,首重勸學;

陽明闡道,惟在良知。

荀卿:指戰國時思想家荀子,名況,時人尊號為卿。著有《勸學篇》。陽明:王守仁,明哲學家。嘗築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他提出“致良知”的學說。

振三五六經之羽翼,

羅二十八宿於心胸。

三五六經:指儒家的三經、五經、六經。

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學家把黃道(太陽和月亮所經天區)的恒量分為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

諸子以南華為絕妙,

列傳惟太史得沈雄。

諸子:指先秦至漢初的各派學者及著作。南華:指莊子的《南華經》。列傳:中國紀傳體史書的體裁之壹。太史: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曾任太史。首創撰紀傳體《史記》,又稱《太史公書》。

積文十篋,可謂備矣;

讀詩千首,乃能為之。

篋(qie):小箱子。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綜壹代典,成壹家言。

韓柳歐蘇,師資自在;

程朱王陸,異見胥融。

韓柳歐蘇:指唐文學家韓愈、柳宗元,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蘇軾。程朱王陸:指宋哲學家程頤、程顥、朱熹,明哲學家王守仁、南宋哲學家陸九淵。胥融:才智融合。

敘事以先秦前漢為則,

考文本方言廣雅而來。

方言:書名。漢揚雄撰。廣雅:書名。三國魏張揖撰。

於境知足,於學知不足;

其氣有為,其品有勿為。

天下奇觀看盡,不如書本;

世間滋味嘗來,無過菜根。

書讀無厭,念我任重道遠;

筆耕不倦,任他飛短流長。

飛短流長:加枝加葉,說人壞話。

好好好,閱盡世文方知妙;

勤勤勤,待聞讀書不斷聲。

讀萬卷書,還須行萬裏路;

享百年壽,何如作百年師。

魯迅贈瞿秋白聯。

百尺高梧,撐得起壹輪月色;

數椽短屋,鎖不住五夜書聲。

鄭板橋聯。鄭板橋,清書畫家、文學家。為“揚州八怪”之壹。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

天地間第壹人品,還是讀書。

何物動人,七賢六章三李詩;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七賢:即竹林七賢。三國魏晉間阮籍、山濤、向秀等7人相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六章:五色加玄色為六章。三李:指唐代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

言易招尤,對朋友少說幾句;

書能益智,勸兒孫多讀幾行。

尤:過失。

水月盡文章,會心時原不在遠;

星雲燦魁鬥,鐘靈處定非偶然。

鐘靈:天地間靈秀之氣所聚。

仁智本同原,只此地匯參諸子;

文章多異趣,要其人領袖群英。

仁智:指儒家的仁、義、禮、智。

芝草無根,醴泉無源,人貴自立;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民生在勤。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蛀蝕。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被侵蝕、可以經久不壞。

誌道有初基,要入門須先問津;

讀書無別法,必循序乃可升階。

問津:詢問渡口。今用為探求途徑或嘗試的意思。

何必讀盡聖賢書,能全孝友便為實學;

縱然周知天下事,不知進退總是愚人。

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後學;

誦其詩,讀其書,友天下之士,尚論古人。

坐臥壹樓間,因病得閑,如此散材無或恕;

結交千載上,過時為學,庶幾炳燭老猶明。

散材:即“散木”。常用於不才之喻。炳燭:燃燭照明。

於三綱五常內,力盡壹分,就算壹分真事業;

向六經四書中,尚論千古,才識千古大文章。

三綱五常:封建社會中的主要道德關系和道德教條。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書劍能開壯士之懷,學無早晚,只待功深力到;

乾坤堪闊腐儒之限,理有宏微,還須歷廣聞多。

安居即是小神仙,凈幾明窗不容易,享者清福;

努力便成佳子弟,青燈黃卷莫等閑,錯過時光。

讀聖賢書,豈徒摘句尋章,須將踐履工夫,盡所人道;

處世間事,何必市恩掠美,只要本分做去,求甚天知。

市恩:買好,討好。

遠必自邇,高必自卑,為學在進行,不為中途所阻;

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讀書皆有用,要憑全力以求。

理本精深,看階前雙水合流,尋到源頭方悟徹;

學無止境,想宇後孤峰獨秀,登來頂峰莫辭勞。

行路有何難,我曾從天柱、九嶷、三塗、太白、紫荊、終南,直到上京王者地;

得師真不易,所願與高堂、二戴、安國、子長、相如、正則,同依東魯聖人家。

翁同和撰聯。翁同和:清光緒帝師傅。天柱:山名。在安徽潛山縣。九嶷:山名。在湖南省寧遠縣。三塗:古山名。在今河南嵩縣西南。伊河北岸。壹說指太行、轘轅、崤澠三道,孔穎達以為非。太白:山名。為陜西省秦嶺主峰。紫荊:山名。在廣西桂平北,洪秀全曾在山前金田村領導起義。終南:山名。在陜西省西安市南,相傳呂洞賓曾修道於此。上京:古代對京都的通稱。此指清代都城北京。高堂:即高堂生,漢魯人,西漢今文禮學的最早傳授者。今本《禮記》17篇即出於他的傳授。二戴:漢戴德、戴聖。曾刪傳《禮記》。今本《禮記》即戴聖之《小戴禮記》。安國:即孔安國,西漢經學家。相傳他曾得孔子住宅壁中所藏古文《尚書》。子長:即司馬遷,西漢史學家,字子長,撰《史記》。相如:即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正則:宋哲學、文學家葉適,字正則,誌意慷慨,雅以經濟自負。登淳熙進士,召為太學正。東魯聖人:指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