閽者就是閽人,守門人的意思。古代守城門中最末的職位。
出處:《禮記·祭統》 。
原文: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
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言:內盡於己,而外順於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壹也。上則順於鬼神,外則順於君長,內則以孝於親。如此之謂備。
唯賢者能備,能備然後能祭。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禮,安之以樂,參之以時。明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此孝子之心也。
在管理百姓的種種方法之中,沒有比禮更重要的了。禮有吉、兇、賓、軍、嘉五種,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祭禮。祭禮,並不是外界有什麽東西強迫妳這麽辦,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自覺行動。春夏秋冬,時序推移,人們感物傷時,觸景生情,不由地就會想起死去的親人,這種感情的表達就是祭之以禮。所以只有賢者才能完全理解祭禮的意義。
擴展資料: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壹、“五經”之壹,“十三經”之壹。自東漢鄭玄作“註”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
《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
賢者的祭祀,壹定會得到鬼神所賜的福,但這個福,不是世俗所說的福。賢者的福,是備的意思。而備字咋講呢?是壹切事情都順著理辦的意思。無所不順,這就叫備。其意思是說,對自己,按著良知行事;對外界,按著道理行事。忠臣的事奉國君,孝子的事奉雙親,其忠其孝都來源於壹個順字。
對上則順著鬼神,對外則順著君長,對內則順著雙親,這樣做了才叫做備。只有賢者才能做到備,能做到備然後才能做到必然得到鬼神賜福的祭。所以賢者的祭祀,不過是竭盡自己的誠信與忠敬,奉獻祭品,行其”典禮,和之以音樂,稽之以季節,潔凈地薦獻而已,並不存心要神保佑賜福。這才是孝子舉行祭祀時的心情。
孝子的祭祀,是用來完成對父母生前應盡而未盡的供養和孝道。所謂孝,就是這種供養和孝道的積蓄。壹個順字貫穿於父母的生前和身後,這才叫做孝的積蓄。
所以孝子的事奉父母不外乎三件事:頭壹件是生前好好供養,第二件是身後依禮服喪,第三件是服喪期滿要按時祭祀。在供養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做兒子的是否孝順,在服喪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是否哀傷,在祭祀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是否虔敬和按時。這三件事都做得很好,才配稱作孝子的行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