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王纮早慧翻譯

王纮早慧翻譯

翻譯:王纮年少時喜歡弓箭、馬匹,善於騎馬射箭,非常愛好文學。天性機智敏捷,應對靈活。十三歲時,見到揚州刺史太原人郭元貞。元貞撫其背說:“妳讀什麽書?”回答說:“誦讀《孝經》。”元貞說:“《孝經)講的是什麽?”

王纮說:“地位在上的不驕縱,地位在下的不作亂。”元貞說:“我作刺史,難道驕縱嗎?”王纮說;“公雖不驕縱,然而君子防患於未然,也希望留意此事。”王貞稱贊他。十五歲時,跟隨父親在北豫州,行臺侯景和人談論掩衣襟的方法是應當向左,還是應當向右。

尚書敬顯俊說:“孔於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將頭發披散不束,衣襟向左掩了。’以此說來,衣襟向右掩是對的。”王纮進言說:“國家帝王即位於北方荒野之地,稱雄中原,五帝三王的禮儀、制度各自不同。衣襟向左或向右掩,哪裏值得談論它的是與非。”侯景驚奇他年少聰明,賜給他名馬。

《王紘早慧》原文:

王纮,字師羅,太安狄那人也,為小部酋帥。纮少好弓馬,善騎射,頗愛文學。性機敏,應對便捷。年十三,見揚州刺史太原郭元貞,元貞撫其背曰:“汝讀何書?”對曰:“誦《孝經》。”曰:“《孝經》雲何?”

曰:“在上不驕,為下不亂。”元貞曰:“吾作刺史,豈其驕乎?”纮曰:“公雖不驕,君子防未萌,亦願留意。”元貞稱善。年十五,隨父在北豫州,行臺侯景與人論掩衣法為當左,為當右。尚書敬顯俊曰:“孔子雲:‘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為是。”

纮進曰:“國家龍飛朔野,雄步中原,五帝異儀,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賜以名馬。

擴展資料:

王纮,字師羅,太安狄那人也,為小部酋帥。父基,頗讀書,有智略。初從葛榮反,榮授基濟北王、寧州刺史。

文章出處《北齊書王紘傳》

興和年間,世宗召為庫直,任奉朝請。世宗遇害突然去世,王纮冒死捍衛世宗,因忠節賜予平春縣男的爵位,賞賜帛七百段、綾錦五十匹、錢三萬和金帶駿馬,並任晉陽令。天保初年,加授寧遠將軍,很為顯祖重視優待。帝曾與左右的人飲酒,大樂痛快啊。

王纮說:“也有大樂,也有大苦。”帝說:“什麽是大苦?”王纮說:“長夜荒飲而不醒悟,國破家亡,身死名滅,就是所說的大苦。”帝默然不語。後來責備王纮說:“妳與紇奚舍樂***同事奉我兄,舍樂為我兄死,妳為何不死!”

王纮說:“君亡臣死,自然是正常的禮節,但賊\人力氣小,砍得輕,所以我沒有死。”帝讓燕子獻反綁王纮,長廣王抓住頭,帝手舉刀將要砍下。王纮說:“楊遵彥、崔季舒逃走躲避,職位達到仆射、尚書,冒死效命的賢士,反而被殺戮,曠古未有這樣的事。”帝將刀扔到地上說:“王師羅不能殺。”於是放了他。

《北齊書》是唐朝史家李百藥撰,屬紀傳體斷代史,***50卷,紀8卷,列傳42卷,記載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東魏立國、北齊取代東魏,下迄北齊亡國,前後約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記北齊歷史為主。

《北齊書》,二十四史之壹。唐代李百藥撰,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

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齊書》僅剩壹卷帝紀、十六卷列傳是李百藥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壽所撰《北史》抄補修成的。

《北齊書》成書時原名《齊書》,為區別於南朝梁蕭子顯所撰的《齊書》,始改稱為《北齊書》,而稱後者為《南齊書》。

《北齊書》***有五十卷,其中本紀八卷和列傳四十二卷。《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六十多年時間。

《北齊書》成書前李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齊書》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誌》。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王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