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地質資料是國家投入巨額勘查資金獲得的獨特信息資源。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地質資料所蘊含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漸被社會各界所認識。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煤電油運短缺,加上重要礦產資源缺乏可持續保障能力,對地質資料的需求增加,也凸顯了地質資料的作用。對於地質資料工作來說,要更有效地發揮地質資料的作用,必須大力加強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
壹、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性
1.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首先,地質資料可以提供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並經過分析預測的礦產資源供需信息;還可以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趨勢和現有地質資料,加強礦產資源形勢分析和戰略研究,這將成為國家對經濟發展進行宏觀決策的重要參考信息。其次,隨著我國加入WTO,在合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前提下,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在保障我國礦業經濟發展、促進探礦權采礦權市場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再次,地質數據可以廣泛應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地球科學研究、國家重點工程建設、農業經濟、國防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
2.地質資料發展的需要。
據國家地質檔案館統計,2003年,省、部館藏收24603人次,提供了8萬多種、80多萬件傳統紙質地質資料。傳統的地質資料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因此國家投入巨資開展地質資料數字化工程。截至2003年,全國已完成15446種重要地質數據的數字化。然而,由於各種原因,這些數字產品目前還不能提供網絡化的社會服務。因此,只有健全和完善與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加強現代信息服務技術的研發,才能保護國家投資取得的地質資料,為全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地質信息服務。
二、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現狀
1.國家地質檔案館社會化服務現狀
目前,國家地質資料館已收集了20世紀初以來我國形成的各類地質資料9.5萬余種,主要包括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礦產勘查、水力環境勘查、物化探遙感勘查、地質科學研究等7類地質資料。按性質可分為公開和非公開兩類,非公開地質資料可分為保密和保護兩類。
目前,國家地質檔案館提供的資料主要是傳統的紙質媒體。社會化服務方式主要包括:①通過互聯網進行目錄和摘要的檢索服務;(二)以復印、照相、復制、打印等方式提供地質資料復制服務;③根據用戶需求,提供與地質資料相關的專題咨詢、檢索、編研服務。現代技術支持的數字產品網絡服務尚未開展。
隨著《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實施〈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辦法》的宣傳和實施,地質資料開放利用範圍進壹步擴大,借閱量逐年增加,用戶基礎更加廣泛(如圖1)。地質和礦產行業的單位在用戶總數中所占的百分比從1999年的45%下降到2003年的31%,而冶金和化學行業的單位所占的百分比有所增加,特別是在其他行業(采礦公司、咨詢公司等。)從4%到15%。
圖1數據借閱用戶行業統計圖表
2.中國與發達國家社會化地質數據服務的比較分析。
美、澳、英、日等發達國家的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相對成熟。發達國家大多堅持公益服務的宗旨,但都融入了商業機制。它們的服務對象廣泛,包括各級政府機構、科學協會、科研機構、教育部門、非政府組織、新聞媒體和普通公眾。服務內容豐富,包括地質圖、空間數據、文獻報告、期刊雜誌、地學軟件等。服務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店內直銷、網上銷售、免費下載、電話和電子郵件訂購等。
通過對比,不難看出,我國在地質資料產品和服務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我國服務主體主要依托國家級和省級地質資料匯交機構,尚未建立固定的商業性服務網點;我國的服務對象尚未擴展到作為地質資料潛在用戶的普通公眾;我國服務內容不夠豐富,地質資料數字化產品數量較少,無法開展大規模的現代化服務;目前,我國仍以傳統窗口服務為主,尚未建立成熟的網絡服務體系。
地質資料管理還存在壹些問題:①資料管理系統不暢,大量地質資料特別是屬於交換範圍的各類地學數據庫和軟件沒有及時報送國家,造成資料“老化”現象嚴重;(2)數據信息管理分散,系統異構,標準化程度低,形成信息孤島,難以統壹開放使用;(3)數據管理政策法規不匹配。如大量公益性地質資料、大量礦產勘查資料涉及基礎地理信息保密,不能按規定提供給公眾使用。
社會化服務發展存在以下問題:①我國地質資料產品和服務是純公益性的,沒有商業化的服務機制,自身造血困難;(2)宣傳力度不夠,使社會各界無法及時了解地質資料和產品信息,服務不夠廣泛;(3)我國確定以社會服務為地質資料工作中心的時間尚短,服務配套措施還不夠成熟。
第三,關於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幾點建議
1.理順管理體制,完善服務配套法規和標準。
地質資料管理體制不完善是資料公益性服務不到位的重要因素之壹。由於體制原因,即使匯款人負擔過重,但執法主體不明,大量地質資料沒有及時匯給國家。因此,當務之急是要理順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國家地質檔案館的關系,理順國家兩級地質檔案館、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檔案館與各行業地質檔案館的關系,保證地質資料的順利收集,避免重復收集,統壹窗口,保證社會化服務的順利進行。
此外,開展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不僅要完善地質資料收集、整理、保管和安全保護的法律法規,還要完善地質資料查詢、借閱服務、保護和有償利用等制度。到目前為止,國家已經出臺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公益性地質資料發布範圍公告》等壹系列與地質資料服務相關的法律和文件。但是,在具體的服務工作中,還缺乏相關的規定和標準。要針對資料老化嚴重、地質資料報送格式難以統壹、“涉密”資料清理解密進展緩慢、資料拒借率高等問題,加強配套法規標準建設。建議完善地質資料詳細收集和地質資料電子文件格式,出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國家出資勘查開發形成的保護期地質資料有償利用規定》等法規和標準。
2.增強服務意識,正確認識公共使用與維權的關系。
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差是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滯後的重要原因。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必須強化服務意識。首先要轉變觀念。長期以來,地質資料工作重收集輕利用,形成了看攤子、守崗位的僵化思想和以資料為基礎、以藏為中心的工作模式。只有轉變觀念,才能認識到社會化服務是信息工作的基礎。第二,改進工作方式。確定以服務為中心,在資料接收、驗收、整理、入庫等多個人工操作環節實施計算機輔助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從資料接收到入庫利用的工作攔截時間。同時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使工作人員有更多的精力綜合開發利用地質數據和信息。
在強調服務意識的同時,要正確認識公共使用與權利保護的關系。不能為了服務而服務。權益保護不僅保護數據匯寄者的權益,也保護國家的權益。因此,在具體的信息服務工作中,要對我國緊缺礦種、具有戰略意義的特殊礦產資源、大宗優勢礦產資源進行分類服務,分別采取嚴格保護、嚴格控制、適當條件限制、條件允許等不同的服務方式。比如國家地質檔案館接收的油氣資料,在收集、管理和利用時,就應該與其他礦產資源有所區別。既要保護各大油氣公司的權益,又要考慮保護國家資源和經濟安全、國防和軍事、國際政治等方面。對於公益性地質資料,要加快清理解密工作,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為全社會提供壹切地質資料信息服務。
3.豐富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
目前,傳統的服務模式不能完全適應數字數據的特點。要建立壹個以現代高科技為支撐的、使用方便、不受時空限制的超大型地質資料信息中心,全面實現現代地質資料服務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公眾對地質資料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服務內容上,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完善:①加大投入,完成全國各級地質資料收集機構的地質資料數字化工作,促進地質資料的現代化服務;(2)加強對礦業權相關單位和個人的數據采集和報送工作進行清理,依法督促和處罰,建立非礦產項目、工程勘查項目、地質調查項目以外的數據采集和報送協調機制,加強監督管理;(3)涉密地質資料的利用問題將通過引入涉密資料的清理和解密方法逐步解決。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筆者認為可以在我國地質資料產品社會化服務中引入商業化服務手段,有利於促進潛在市場的開發和擴大用戶範圍,豐富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推動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進程。
4.加強服務軟硬件建設
加強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和硬件環境建設是提高數據服務水平的兩個首要條件。據調查,在全國地礦系統從事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的約900人中,中專及以下學歷者占47%。從專業結構來看,22%的人屬於既沒有地質專業知識,也沒有檔案專業知識,更沒有計算機專業技能的“三無”非專業人員。要改變人才結構,提高人員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大力培養和引進壹批具有先進信息技術水平的高素質人才;(2)更新知識,提高壹些只懂地質不懂計算機,或者只懂檔案不懂信息技術的“低技術工人”的技能;(3)定期舉辦各種崗位培訓班,邀請專家學者講課和討論,及時了解現代科學和檔案學發展的新成果和新趨勢;(4)加強員工服務禮儀和行為規範的培訓,如員工儀容儀表、服務語言的規範化。
對於數據服務的硬件環境建設,首先,數據存儲設施要符合國家標準,數據存儲條件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數據的使用壽命。其次,改善服務環境,如閱覽室,既要配備普通閱覽室,也要配備多功能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視聽閱覽室等)。),以及必備的工具書、觸屏檢索、復印機、包收納櫃等。,為用戶提供便利。同時,隨著地質資料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加快地質資料的網絡化建設也是大勢所趨。
參考
【1】地質數據服務社會需要多久?——訪國土資源部儲備司司長邵覺年。地質勘探指南,2004,12(55)。
[2]郭震。充分發揮地質資料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作用。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4(6):11 ~ 13。
王世強,丁守和。提高甘肅省地質資料管理水平的幾點思考?第三屆全國地質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海洋地質出版社,2002: 20 ~ 22。
[4],唐黎明,張.檔案人員服務意識淡薄的原因及對策。檔案研究,2003 (3): 31 ~ 33。
[5]李菁。新形勢下地質工作服務領域和方式的思考。中國地質礦產經濟,2003 (11): 6 ~ 8。
[6]張永傑。數字檔案環境下檔案服務模式的特征分析。檔案世界,2002 (5): 16 ~ 17。
郭。提高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思考。中國地質,2000 (9): 30 ~ 32。
作者簡介
[1]王倩菊,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
[2]章昊,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