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誰知道清代翰林院編修張洪之的相關史料?

有誰知道清代翰林院編修張洪之的相關史料?

張洪之——大清光緒7年(公元1881年)生於山西太原。據清宮相關史料及檔案記載:張洪之為晚清“進士”,後被宣召進京在皇宮任翰林院編修之職且後成為光緒皇帝的文學侍從官。其任職期限為光緒30年至32年之間。民國18年(公元1929年)底(壹說民國19年初),張洪之應邀出任國立南京中央國術館“顧問”職務之後,曾為館內的經費籌措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物力並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張洪之充分利用自己曾為晚清“進士”且在宮廷作過光緒皇帝的文學侍從官的經歷(資歷)——常揮毫潑墨寫字作畫進行義賣即將其所得款額盡數捐給《央館》。與此同時,張洪之還通過自己熟悉且頗有私交的壹些晚清遺老遺少——請其幫忙為《央館》征集經費開支。另外,張洪之還在館內兼職授課即為《央館》的第二、第三期學生隊及代培生員們講解《易經》、《周易》學說……。據《央館》“執行董事”兼“顧問”李松如先生在公元1973年回憶:“洪之同誌雖為晚清翰林,但卻頗具民國之新鮮思想並對我國武藝極為喜好。另其尤愛收藏中醫古籍與明、清書畫家精品大作。”“新中國成立伊始,洪之同誌改名換姓隱於吉林通化且後又輾轉遷居白城等地。1966年夏,央館首期教授班的朱國福同誌托人捎來壹信,系洪之同誌親筆……其信中流露出對那場疾風驟雨般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感到懼怕萬分的心情,並坦言自己‘必在劫難逃’……。果然不出其所料——若幹年之後,洪之同誌便於1968年底(壹說1969年初)在異鄉且不知何地含冤而逝……。”筆者清楚地記得——公元1982年夏秋季節,自己工作於南京市體育運動委員會機關並負責籌建《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期間,曾邀請壹批擔任我國黨、政、軍高級領導職務且酷愛中國傳統武術的在職與離休幹部諸如原解放軍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中***安徽省委第壹書記錢鈞將軍、原解放軍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龍潛將軍、原解放軍南京軍區顧問嚴光將軍、原解放軍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張西欽將軍等近20位首長出席《南京市武術挖掘整理工作籌備小組座談會》……會上,錢鈞將軍在發言中反復強調:“只有國泰民安——武術才能得到重視和繼承。相反,動亂及壹切不安定因素只會給黨和國家的事業及人民群眾的生活(包括工作、娛樂及從事壹些喜愛的活動如武術等)帶來損傷、毀壞……比如民國時期國立南京中央國術館的壹些重要人物——張洪之等等,就是因為受到壹些極不公正的對待與處理而導致他們含冤或蒙羞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