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由於黃河河水渾濁,壹般魚類不能存活,只有耐汙的鯉魚生長十分良好,又由於其生長環境是黃色的泥水,所以黃河鯉魚身上長的是金黃色的鱗片。古人發現每年到了春季的時候,這些金色鯉魚會逆水而上,在龍門形成跳躍的群體,但在瀑布以上,由於水流湍急,沒有任何魚類可以登上,所以古代人們想像這些金色的鯉魚跳過龍門以後就會變化成龍升天而去。鯉躍龍門,用來比喻勠力拼搏,砥礪奮進,敢想敢幹,敢於築夢。 科舉制度推行後,魚躍龍門被用來比喻科舉中試,於是龍門在國人心裏就有了神聖的地位。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流傳下來,也影響了日本等地,日本風俗在男孩節懸掛鯉魚旗,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像鯉魚壹樣跳過龍門成龍。
大禹鑿門和鯉魚登龍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水經註》、《三秦記》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太平廣記》卷四六六“龍門”條引《三秦記》:“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闊壹裏余。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壹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矣。”而清張澍輯《三秦記》復雲:“江海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不上者魚,故雲曝腮龍門。”後世民間傳說,遂謂為鯉魚跳龍門。唐李白《贈崔侍禦》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即用此典。人們還用“登龍門”來比喻因得到有力者的援引而致顯耀。在科舉時代,參加會試獲得進士功名的,也被稱作為“登龍門”。鯉魚跳龍門,既是這個優美傳說的形象表述,更寄托著祈盼飛躍高升、壹朝交運的美好願望。尤其是那些指望子弟靠讀書應試博取功名前程的人家,都把它當作幸運來臨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