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的真偽
前人有關於偽書之說,是指某壹種書假托為古人著作,不屬版本鑒別的範圍(見中國古籍辨偽)。當古籍作為商品買賣後,壹些人為了牟利,通過種種手段,或把原書時代提早,或以殘本充作全本,以提高書的價值。明代就已出現冒稱宋版的情況。在鑒別古籍版本時,應時時註意作偽現象。作偽常見的手法有兩種:壹是利用明清以來的影宋刻本或質量較好的刻本,去掉原書的序跋牌記,以充宋刻。如明嘉靖四年王延喆刻本《史記》,是照宋本翻刻的。書中多處有王氏刻書牌記,多鐫於某壹卷之末。去掉牌記不易察覺,常被充作宋刻。再如清康熙刻本《通誌堂經解》中《經典釋文》及某些宋人解經之作,也被人冒充宋本,高價出售。二是在原書上加工作偽,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手法:①剜改原書版面,補刻另壹書名。②剜改原書牌記,充作早期刻本。③剜改原書的目錄和卷次,或去掉目錄,以殘本充全本。④假作牌記。⑤染紙。